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 > 第 112 章

第 112 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醉酒花间提醒您《[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可惜两位皇帝都失败了。

真宗皇帝年少时和宗室子弟玩闹时经常号称元帅,因为他喜欢排兵布阵,所以太祖皇帝非常偏爱他。

太祖皇帝这个伯父喜欢他,他爹太宗皇帝却不怎么喜欢他,然而太宗皇帝喜欢的儿子各有各的惨,都没等不到继位就一命呜呼,所以最后皇位只能落到真宗皇帝头上。

不给他也没办法,虽然太宗皇帝的皇位是从他哥太祖皇帝那儿继承来的,但是有儿子可以继位他可不想把皇位还给哥哥那一脉,不然鬼知道他死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就算儿子不讨喜,看在是亲儿子的面子上还是得把皇位传给他。

一个喜欢排兵布阵的皇帝不会主张求和,真宗皇帝刚继位时也是这样,检阅军队是他的日常,巡视侍卫亲军如同喝水吃饭,大半夜的想起来北边的战事睡不着觉,他睡不着别人也别想睡,夜半时分也要把亲信大臣召到皇宫问能不能打仗。

大宋帝位更迭,辽国想趁新皇帝刚刚继位试探试探,顺便南下打草谷劫掠一番,如果新皇帝好欺负他们就变本加厉,如果新皇帝不好欺负那就退回北方。

他们两家是老对头了,当然要抓住所有时机趁对手病要对手命。

虽然是常规的试探战,但是战争的结果却关乎接下来几十年谁能占上风。

京城得到辽国即将发兵的消息,真宗皇帝怒发冲冠,誓要让契丹人见识他的厉害。

咸平二年,真宗皇帝继位的第三年,皇帝御驾亲征,沙场秋点兵。

即便之前的朝代除了开国皇帝就没有皇帝御驾亲征的先例,他还是要求亲自带兵北巡至大名府和契丹人干仗。

区区契丹,还想翻天?

宰相留守京城,先锋援军全都安排好,真宗皇帝带上禁军出发北上,亲自披甲于中军,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分押后阵,大宋的军队遥遥数十里望不到头。

皇帝御驾亲征,军中士气大振,刚开始打的时候的确打的辽国节节败退。

当时大宋能作战的士兵大约有三十万人,京城禁军占一半,十万大军在北方抵御契丹人,剩下那五万多分置大宋各地,也就是所谓的强干弱枝政策。

朝廷将绝大部分兵力收归中央,除了北方抵御外敌必须要有足够的兵马,其他地方只留很少一部分兵力,这样就算外放的武将有心造反也没那个能力。

皇帝御驾亲征,老将王超为先锋,老将傅潜为镇州、定州、高阳关三路的行营都部署,北地十万大军,有八万多都在傅潜麾下。

但是问题很快就来了,年轻的真宗皇帝指挥不动那些老将。

辽国向幽州集结兵力,镇

() 州、定州、高阳关是大宋正面抗击契丹的第一道防线,傅潜身为三路行营都部署,也就是三个军区的总司令,乃是大宋在北地的最高统帅,北地安危将士性命皆系于他一人。

契丹这次出兵只是试探,派出的兵力并不多,也没打算和大宋的主力军硬碰硬。

遇不到主力军他们就抢粮抢人,遇到主力军扭头就跑,反正他们都是最精锐的骑兵,论逃跑没谁追得上他们。

真宗皇帝刚登基没几年,自然不愿意第一次和辽国交锋就落下风,而且他本人最远只会到大名府,离真正的前线还远着,开战也伤不着他,不争馒头争口气,说什么也不能在气势上被敌人压过去。

皇帝亲率大军抵达大名府,可前线的傅潜面对契丹铁骑南下劫掠死活不出兵。

不管契丹人要抢多少村寨都让他们抢,他们抢完自会散去,反正他不出兵。

定州是北地防线的中枢,手握八万多兵力的主帅傅潜死守着不出兵,其他各州的守将也只能闭门坚守,还是苦守无援的那种。

主帅没有出兵退敌的意思,定州之外的各州兵力不够,出城和契丹的骑兵对上就是死。

结果就是契丹游骑在大宋境内肆意劫掠,定州的精兵被傅潜死死按着不能出战,只能任由契丹人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杀人放火劫掠百姓。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他们是边防守军,敌军来犯他们出城对战,打不过退回城闭门坚守还说得过去,如今契丹强盗在大宋境内劫掠百姓,他们这些边防军连城门都不出合适吗?

主力军的将领被傅潜的反应气的半死,七十多岁的老将军范廷召苦苦劝谏求他赶紧出兵,傅潜就是不为所动,气的老将军怒极骂他胆小如鼠懦弱的还不如村口老妪。

按理说主帅被部将痛骂胆小如鼠连老妇人都不如都会羞愧的恨不得当场自杀,但是人不要脸天下无敌,不管底下的将领怎么骂,傅潜就是不出兵,还理直气壮的说他这是在挫敌锐气。

契丹的骑兵已经把边境几州抢的差不多了,边地百姓损失惨重苦不堪言,也不知道挫的到底是谁的锐气。

如此清新脱俗的借口没法服众,军中对懦弱的主帅不满更甚,但是主帅不发话,他们再不满也不能发兵。

留在大名府的真宗皇帝本来信心满满的等待捷报,结果等来等去也没等到捷报,反而等到北地各州被契丹骑兵骚扰的苦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