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 > 第 162 章

第 162 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真的时候在这儿叽叽歪歪 , 天理何在 ?

公道何存 ?

「 看京城那边有什么回复吧 。 “ 苏景殊打起精神 , “ 许大人已经让县衙将阿云送到州城关押 , 在结果出来之前 , 这事儿还是许大人说了算 。“

世界观大杂烩就这点不好 , 想用江湖道义来办事的时候 , 朝廷律法会冒出来给他们当头一击 , 想用朝廷律法来办事的时候 , 江湖道义又横空出世将朝廷律法踹一边儿 。

很矛盾 , 但是又不好处理 。

由此可见 , 他们真的非常需要有个能连接江湖与朝堂的六扇门 。

京城那边他们管不了 , 登州地界儿还是能管住的 。

县衙判的是绞刑 , 绞刑乃是大辟之刑 , 这种死罪必须要上报京城交由京城的司法部门复审并让官家过目才能定刑 。

大宋的官僚机构是出了名的复杂腔肿 ,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 一贯都是分设新的机构来削弱标个部门的权力 , 只在京城就有足足三个衙门掌管司法 。

刑部 、 大理寺 , 再加上太宗皇帝时期设立的审刑院 。

要是这三个衙门达不成共识 , 再往上还有两制可以加入讨论 , 两制就是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 , 也就是皇帝的专属秘书班子 。

管事儿的人多就容易出现分歧 , 司法领域分权更是如此 , 不过对阿云来说或许是件好事 。

要走的程序越多结果就出来的越慢 , 结果出的越慢就能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京城吵 。

毕竟知州是手握实权的地方大员 , 许大人不点头这案子的流程就走不下去 。

白玉堂在心里将县衙和京城那些可能给阿云定 “ 谋杀亲夫 “ 罪名的官员骂了个遗儿 , 骂完之后才冷静下来思考问题 ,“ 如果是这样的话 , 顶多就是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吵架 , 朝京城发难是怎么回事 7“

案子再棘手也只是个案子 , 顶多就是刑部和大理寺头疼 , 最多最多加

上个官家 , 应该不至于用 「 朝京城发难 “ 这种词来形容 。

苏景殊现在很想安详的躺下 ,“ 正常情况下是只有审案的官头疼 , 现在问题是 , 这事儿极有可能会送两制乃至朝堂公议 。“

他刚从许知州那儿得到消息 , 王安石王叔父刚回京就受到官家的重用 , 如今任翰林学士兼侍讲 。

小道消息 , 王叔父可能是曾公亮曾相公看不惯韩琦韩相公专权而大力推荐上去分韩相公权的工具人 。

朝堂上暗潮汹涌 , 文臣之间斗争比看上去更加激烈 , 韩相公连任宰相 , 不管为公还是为私 , 朝中已经有人开始弹勋他专权 。

大俱们的明争暗斗小小苏管不着 , 他只知道前不久谏院的一把手司马光才被欧阳修推荐去翰林院 , 如今正兼任翰林院的翰林学士 。

王安石和司马光 , 这俩名字放在一起能有太平日子过吗 ?

小小苏不敢想 , 虽然王安石离京时和司马光关系很好 , 但是他看到这两个名字下意识只能想到俩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

前期关系好一点用都没有 , 后期变法的时候拂的那么厉害 , 谁能猜到他们俩年轻的时候是好朋友 。

他不在京城消息不灵通 , 不知道变法进行到哪一步 , 甚至不知道变法有没有开始 。

考话说得好 :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课本上几句话把熙宁变法讲完 , 身处其中才知道课本上的几句话要拼起多大的浪头 。

变革不总是轰轰烈烈 , 很多时候都开始的悄无声息 , 再加上朝堂本就不安稳 , 各种政策来回改动 , 很久很久之后发现啊 , 原来早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 目前即便是让王安石王大倡亲自过来也不好说现在到底在什么时

间节点 。

风起于青萍之未 , 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

所以王叔父和司马大人能在阿云的案子上达成共识吗 ? 他们要是能达成共识 , 是赞同许知州还是不赞同许知州 ?

包大人又是什么看法 ?

苏大人忧心忡忡 , 不行 , 他得赶紧写信让邮差捎回京城 。

登州这边已经有大雪封山的架势 , 周边其他几州的情况也好不哪儿去 , 除了官府的邮差往京城传消息 , 连商队都不怎么愿意上路 , 所以冬天传信很不方便 。

外头的雪下的太大 , 官府的邮差也不乐意天天往外跑 , 毕竟雪下起来不会管路上的人是商人还是官差 , 说冻死就全冻死 , 在大自然面前什么身价都不管用 。

要是不能让邮差顺路捎信回京 , 下次再和京城联系就得等来年开春 。

马上就要过年 , 为了登州这边等过个好年 , 他悄悄打听一下京城的情况不过分吧 ?

半个月的时间足够邮差回来吗 ?

好像不太够 。

天冷路不好走 , 邮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