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朱标的声东击西(1 / 2)

全都杀了?

朱标对这个结果有些抵触,宋濂等先生教导,为君者仁,不可加好恶于刑之上,《大明律》虽没有编纂完成,但还是有《律令》可依。

按律令条文处置,该杀则杀,该放则放,视其轻重罪责,给其判决,不能因情感情绪随意定刑,否则,要律令何用?

何况私铸钱币案,阴阳卷宗案,关系到的人员太多,有些人罪不至死,比如句容县衙的一些狱卒、胥吏,他们确实与阴阳卷宗案有关,但他们是胁从,按律不当死。

马皇后见朱标想要站出来反驳,上前一步,拿起桌案上的书信,轻声说:“重八,你看这箭头、方框,好是新奇,竟可以将如此繁杂的案情阐述得一清二楚,连案情走势,调查时间,关联之人,都标注了个明白,这种手法,臣妾以为倒可学上一学。”

朱元璋见马皇后饶有兴趣,凑至一旁看去,板着脸:“你还别说,这东西比奏折看着舒坦,来龙去脉,一目了然。只是这手法,咱用不着吧。”

马皇后摇了摇头,指着纸张:“不看案情内容,只看这些方框、箭头,也可填写其他事。过段时日,标儿不是要去凤阳祭祖,可以在这里填上每日所到之处见闻,陛下也可以用这些记录下一日不同时辰的安排,视朝,接见大臣,处理奏折,养神休息,用膳,察访民情……”

朱元璋提起毛笔,在一张空白纸张上写下安排,然后用方框或菱形包起来,以箭头指向下一步、下一个时辰安排,连连点头:“这倒是个好办法,有了这法子,咱也不用每日袖子里满是纸条了。”

马皇后盈盈一笑:“可不是,纸条塞满袖子的皇帝,自古以来只有你一个,纸条细碎,容易丢失,不如使用这法子,用长纸张一一记录,挂在房中,每日晚省早思,待事完毕,毛笔穿去便可。”

朱元璋笑了起来:“这倒解决了朕的难处,这个顾正臣,新奇的法子倒是层出不穷啊。”

马皇后婉转劝说:“臣妾虽不曾见过此人,可听闻好多次了。滕县时他献出掠子,来到金陵之后,更是以一番吃饭治国的言论令人印象深刻,如今在句容,朱家祖地,日以继夜除弊正源,可谓一名干臣。眼下朝廷官员青黄不接,陛下正是用人之际,臣妾请陛下珍用人才,多体其用意,善加用之。”

两人没有谈论顾正臣与句容案,也没有直接反对朱元璋,而是转移了视角,以卫所军屯的方式,来说服朱元璋少杀一点人,多发配出去种粮食。

沐英见状,跪了下来:“陛下,眼下北方边地转为守势,垦荒耕作,积蓄粮食,供给军需是当务之急。臣以为太子所言有理,多一人耕作,多一石粮食,朝廷可以少征调一些民力,于民于军于边地而言,颇有裨益。”

朱元璋拿起顾正臣送来的文书,又丢在桌案上,沉声说:“给顾正臣传话吧,就说朕要惩前毖后,让他依律令判决,上报应天府、刑部吧。”

不过,此时没有,不意味着未来没有。

马皇后看着朱元璋张合的手,似乎很想欺负人,认真地说:“百姓吃饭问题自古以来就没解决过,他若真能解决了句容百姓吃饭问题,不说全部,就是七成人家,那也是大才。”

朱标、沐英心头一喜。

即起事时的老部队,老班底。

朱元璋呵呵笑了笑,背负双手:“咱这不是怕寒了顾小子的心,日后不认真办事。他是一个做事重规矩,重分寸的,这些文书里,他引用律令条文不下四十处,为的就是说服朕,按照律令杀人可以,若不按律令来,那就得先修改律令而后天下照此办事。”

朱元璋想了想,威严地说:“罪囚转给刑部,给刑部尚书吴云、孙克义、冯冕等人传话,让他们专审郭家之人,彻查金陵城墙石灰石买卖一案,并逮捕应天府推官班休,问清楚,班用吉是否涉案!至于猛虎,养着也没用处,就交给太子处置吧,吃点虎肉,补补也好。”

马皇后眼神一亮,道:“他这是在将你一军。”

朱元璋咬了一口大饼,肃然道:“自从顾正臣说出吃饭治国言论之后,朕每次吃饭都想起此人,想起百姓的吃饭问题,国大,百姓吃饭何其难!”

其三,垛集。

可现实是,有背景的有威胁,没背景的没能力,连站都站不稳金陵,更不要说协调各方利益,调和各方。

北方人气并没有恢复过来,许多田地依旧荒芜。

谪发也叫恩军,因犯罪被发配充军。

即征讨天下,削平群雄,征讨元朝时吞并、受降所得军士。

其二,归附。

沐英对朱元璋、马皇后行了个礼,转身就走了。

除了这两人外,满朝文臣之中,也就胡惟庸有点能力,可此人背后站着一堆淮西老乡,着实令人不安啊。

“啊?”

顾正臣若是处置不严,可能不称朱元璋的心思,若处置太严,又不符朱标理念。

马皇后行礼:“陛下心忧天下万民,是万民之福。”

刘伯温、李善长虽然都还活着,但这两个人还是在家为好,病都病了,好好休养才是正途。

朱标与沐英考量的,就是将句容大案之中的胁从之辈,谪发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