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3
:因为先帝薨逝,他悲伤至极,所仰恃者惟皇太后,但却有人在皇太后耳边说胡话,让皇太后听了那些话心事重重。若是真有什么事,他这个做儿子的难道不会和皇太后说吗?
因此下令宫中的奴才不得将市井流言说给皇太后听,污了皇太后的耳。并且还派出了身边两个心腹太监陈福、张保去伺候皇太后,监督这事,若是有人敢犯,一律严惩。
第68章 轩然大波
下旨后,弘历没有去管皇太后和别人怎么看待这事,他正在给皇太后“擦屁股”。
九月初七日,弘历尊先帝谦嫔为皇考谦妃。
随后按照钦天监和礼部搞出来的流程,在九月十一日将先帝棺椁送出皇宫,移送到雍和宫停灵,等清西陵的泰陵地宫完全修建好后,再将先帝的棺椁移过去下葬。
之后,又下旨给内务府,给諴亲王允袐、和亲王弘昼分旗赐第。
是的,别看他们三在雍正十一年就被下旨册封为和硕亲王,可实际上一直都住在皇宫里,宫外面的和硕亲王府到现在都还没修建好了。
其实按照原本的计划,应该在去年就已经修建好了,可谁也没有预料到之前准噶尔部犯边疆,和对方打了一场,这事就给耽误了。
等到弘历把朝臣、宗室、兄弟都赏赐完后,才终于想到了自己后院的那些小妾。
九月二十四日,弘历谕内阁诏封高姓侧福晋为贵妃,那拉姓侧福晋为妃,黄姓格格、苏姓格格均封为嫔。金姓格格封为贵人,海姓格格、陈姓格格均封为常在。
贵妃娘家是包衣佐领人,出为本旗满洲人。黄姓嫔娘家是包衣管领下人,出为本旗包衣佐领下人。
这道下给内阁的旨意引起了轩然大波。
不是因为是孝期弘历就册封后妃,也不是因为给后妃抬旗。
这都是先帝当年登基后干过的事情,到了弘历这里,完全可以称得上一声旧例,子随父。
不是什么新鲜新闻。
引起轩然大波的是内容——包衣出身的高侧福晋封为贵妃,满洲镶蓝旗大选出身的那侧福晋封为妃,让整个满洲八旗都轰动了。
其实如果没有八旗这个制度在,这么册封完全合情合理。
高侧福晋要资历有资历,也曾经给弘历怀孕过,而且人家的老爹现在还在江南帮着弘历监视江南,让这块赋税重地不会因为新帝继位起什么风波。
虽然看上去没敦肃皇贵妃当年那么有资本,可也相差没有多少。
而那侧福晋了,去年十月底才迎娶回来,到现在还没一年了,和弘历感情也就那样。而且尚未生儿育女过,娘家除了一个世袭佐领外,都是小官,于弘历没有半点帮助。
从这个方面看,弘历册封高侧福晋为贵妃,那侧福晋为妃,没啥毛病。
可大清自有自己的国情在。
说一千道一万,在满洲八旗面前,包衣旗就是要低一等。
哪怕包衣里也能人辈出,也有很多人的权势不比满洲八旗的人差什么,可总体而言就是要低一等。
众所周知,从仁皇帝到先帝,两任皇帝都在想方设法的从朝臣和宗室那里将权利拿到自己手上来,进而引发了仁皇帝末年声势浩大引发八旗上层人人都参与的九龙夺嫡。
先帝不是个性子软手段软的人,也是一个性子坚定手段狠辣的人,大家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自然是忍了。
弘历一登基后,大家都在暗地里看着弘历,想要知道弘历的执政方针,然后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看看如何行事,才能取得利益。
结果他就来这么一出。
要重点注意的是,一般封爵位和册封后妃,是需要诏封和册封两个环节,诏封是皇上口头说要册封,说了之后内务府和礼部才会开始准备相对应的金册金宝冠服,等一切准备就绪才会举行正式的册封礼,才能拿到实际性的待遇。
就好像之前弘历他们被册封为和硕亲王后,因为宫外的王府一直没有修建好,所以其实手上一直都没有实际的真正的和硕亲王的待遇。
也就是因为这个诏封,并不算是最后尘埃落定的事,所以引发的风波才会非常大。
因为谁也不知道,弘历是不是拿这个只是嘴上说说的事情来试探大家。
这里面涉及到的就是皇权和臣权的交锋。
若是弘历赢了,那么皇权将进一步势大。
若是弘历输了,那很有可能某些重臣便会得寸进尺起来,想要狠狠的咬一口皇权,让自己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摄政王”。
因此大家都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打消弘历的某些得寸进尺的想法。
这是新帝登基后的第一次试探,绝大多数人想的都是不能怂,第一次就怂了,那日后只能被皇权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种滋味,先帝在位时他们已经品尝过了,不想在品尝一次。
所以,这事才会引发轩然大波,因为无数人都想利用这事达成自己的目的,包括弘历。
啥,你说大家想多了?
不,只要翻翻史书就能看见,很多新帝登基,都喜欢拿后妃册封的事情去试探朝臣。
借由这么一件小事,就能快速分出哪些是忠心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