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1
的那个人。
早在孝贤皇后没死时候,皇后就发现了这两本毒书。
因为她是真翻开读过。
最初皇后还以为是孝贤皇后干的了,查了好几年,一直到查到了储秀宫也有毒书后,皇后才知道不是孝贤皇后做的。
第297章 心里爽呀
皇后在发现《诗经》和《花间集》有问题的时候,也是犯了主观主义。
与其说,皇后觉得是孝贤皇后干的这事。
还不如说,皇后希望孝贤皇后干了这事!
那样就可以将孝贤皇后的形象全面抹黑,让她变成了一个坏人。
对方一个坏人,自然可以不用考虑道德问题,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的对付对方。
坏人无论死得有多惨,也没有人同情。
不是吗?
也就是因为犯了这个主观主义。
之后几年的调查,皇后这边一直都没有什么结果。
但等孝贤皇后去世后,皇后也有些心惊,怎么孝贤皇后死的那么让人意想不到呢?
随后皇后突然想到了这两本书,在自己成为后宫之主后,让人偷偷潜入储秀宫书房,查看那两本书。
知道那之后,皇后才知道自己想错了,毒书之事不是孝贤皇后干的,相反孝贤皇后反而有可能死于这个。
之所以是有可能,那是因为孝贤皇后都下葬了,以前伺候她的奴才,都被放出宫,接受富察家的荣养。
虽然这些人还在,能问孝贤皇后是不是很爱看这两本书,但显然这不是皇后的势力能办到的事情。
之后皇后重新调查了这事,发现了柏家的存在。
当时,皇后还不敢确定,甚至于不敢想象,会是怡嫔下的手。
但当时能接触到那东西,又和后妃有关的人,只有柏家兄弟。
直到这个时候,皇后才正视了那些低位分的嫔妃,给对方一个机会,对方真的敢弑后。
随后皇后也大致猜到了怡嫔的想法,怡嫔敢对孝贤皇后做出这种事情来,无外乎是恨透了孝贤皇后,而能让怡嫔恨透的原因,无外乎就是子嗣、恩宠。
以怡嫔的经历来看,最后可能就是子嗣问题。
想到子嗣,真的是:不认真算不清楚,一认真算,就能很清楚的发现孝贤皇后的那些小心思。
孝贤皇后当时都对养心殿后殿的那些宫女下手了,能不对她和舒妃下手吗?
皇后觉得不可能,孝贤皇后肯定对自己和舒妃下手了,这才导致自己和舒妃一直没有喜讯爆出。
这也是皇后对祥贵人和如贵人下手的时候,心里自嘲,自己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的模样。
至于自己这里的毒书,皇后也不管怡嫔到底是误伤,还是也想把自己也带走,反正她要怡嫔去死。
其实皇后并不知道舒妃那里有毒书,还是这一次皇上搜宫后,在舒妃那里发现了毒书,皇后才知道的。
至于丽嫔那里。
是皇后的心腹无意中发现的。
皇后在太医院收买了两个太医,一个是明面上的叶太医,还有一个是暗地里的吴太医,正巧吴太医就是平日来景仁宫给丽嫔和怡嫔请平安脉的太医之一。
也就是因为在太医院有人,而且吴太医还是给丽嫔、怡嫔请平安脉的太医之一,所以能看见怡嫔以前的病历,从而发现了陈太医。
随后皇后便布下了这个局。
这事的经过和结果是雷声大雨点儿小,皇后不清楚吗?
不!
皇后很清楚。
孝贤皇后人都死了,就算挖出来她的罪证,除非是富察家要造反的,不然皇上肯定会压下去。
这事无关感情,纯粹是皇上为了自己的脸面着想。
那为什么皇后还要干这事?
有两个半目的。
第一个目的,也非常的主观和感情化。
就是为了恶心皇上,恶心孝贤皇后。
皇后当年在行皇贵妃册封典礼的时候,可是被恶心得不行。
虽说这一切都是皇上为了大局着想。
可谁让皇后就是那个被恶心的当事人了。
为了大局,皇后忍了,可不代表她心里没有一点抱怨和恨。
皇后把这事捅出来,就是为了恶心皇上,让皇上心里那个贤德的孝贤皇后变成恶毒女人。
这个目的,于皇后来说,其实没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皇上恶心厌恶了孝贤皇后,也不一定要对她这个皇后好。
但,心里爽呀!
做人,就是要让自己开心。
第二个目的,算是皇后在孝贤皇后这事里学习到的经验教训。
孝贤皇后对养心殿后殿的宫女动手,按理说应该是手到擒来,做得天衣无缝。
可即便是如此,还是被怡嫔发现,而且被怡嫔反杀了。
这让皇后不由得想到了祥贵人和如贵人。
万一对方知道自己对其动了手脚了?
肯定会报复自己呀!
于是皇后把这事捅了出去,把自己也包装成“受害者”,包装成她也没什么本事,也被人算计到了的形象。
那样就算日后祥贵人和如贵人查到一些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