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练兵实纪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茅元仪继续打磨他的红夷大炮炮管,雷匠头和严匠头则各带一队工匠,相互竞赛,争相改进燧发枪簧片。
工匠们热情高涨,加班加点研制燧发枪,生怕被别人抢先,赢去了五百两奖金。
雷匠头把家里被褥搬到了工坊,每日吃住都在工坊,中午就让他老婆送饭,晚上则睡在铁炉旁,等着铳管淬火、冷却。
有好几次,刘招孙晚上巡营回来,远远听到工坊里传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
不止是茅元仪他们,刘招孙也忙得不行。
他每日起床,吃过早饭后,先去城东训练新兵。
城东空地上,扎起了上百个帐篷,密密麻麻连成一片。
这次新招来的六百名纤夫中,青壮男子有五百二十人,壮妇有三十多人,还有四十多个小孩。
他们暂时都住在帐篷里,平均五六个人住一顶帐篷,那些拖家带口的,便全家住在一顶帐篷里。
刘招孙让他们先在城东住一段时间,然后再给这些人分地。
在开原,想要分到土地,就必须为这个集体付出,要么出去打仗、侦查,要么在家种田做生意。
刘招孙现在暂时没资格养育闲人,当然,能够带资入股也可以考虑。
五百二十纤夫组成新兵训练营。
刘招孙仍旧按照他之前制定的练兵标准,对这五百二十名青壮进行严格训练。
正式训练之前,刘招孙在让这些纤夫休整了十日,每日米饭蒸饼,每日一顿肉食,他们的体力基本得到了恢复。
十日之后,教导司司长袁大人告诉所有人:
任何人,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达到刘总兵规定的训练要求,或中途不能坚持下去,就会立即被驱逐出开原城,自生自灭。有家室的,全家人将被赶出开原城。
刘招孙制定的训练标准,颇为苛刻,需要纤夫流血流汗,掉两三层皮。
如果一个战兵,连自己和家人的利益都不能或不愿去维护,又怎能相信他们以后可以维护开原的利益。
不能坚持下去的人,只能被无情淘汰,等待覆灭的命运。
刘招孙坚持和士兵一起训练,每天上午,他都要花一个时辰时间,和新兵一起跑操、队列训练,俯卧撑和长枪练习。
新兵每日训练三个时辰,分为军姿、队列、体能、长枪突刺。
军姿和队列并不困难,除了个别需要反复矫正,绝大大部分士兵很快都能完成。
最难的是长枪突刺,这项训练非常考验体力和耐力。
新兵们需要手持一丈七尺的长枪,保持战斗阵型,奋力向前突刺,一天下来,突刺两三千次后,手臂已经没有知觉。
这样的超高强度训练,普通人根本承受不住。
这些纤夫常年拉纤,手上长满厚厚一层肉茧,即便如此,也有很多人手掌被枪身磨破,血水像红色油漆一样将白色枪杆染成暗红色。
刘招孙望着那些手掌磨破的士兵,鼓励他们继续坚持训练,否则,就要面临被逐出开原的命运。
五天之后,便有三人坚持不下去,被淘汰出局,镇抚兵当着所有新兵的面,将三人赶出了开原城。
等待这些人的,是野兽和建奴的袭击。
其余人见状,不敢有一丝松懈,从军姿到俯卧撑,再到长枪突刺,每个动作,他们都是一丝不苟完成,哪怕再苦再累,也没人敢说退出。
他们曾经一无所有,是总兵大人给了一切,让他们活的像个人样。
没有人愿意再回到从前那个状态,回到天津卫拉纤,被达官贵人当成是连猪狗都不如的东西。
刘招孙上午带着纤夫训练完,将下午训练交给两位千总。
军队虽然很重要,但刘总兵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开原是个不大不小的边城,除去这些守军,常住人口约有三四万,这个规模在明代已经算是不小了。
人多了,各种事情就多。
开原城中,除了训练军队,还有各种繁琐事务都要找到刘招孙,让他定夺。
大到商税制定收取,小到街头打架斗殴。
还好现在宋应星和袁崇焕来了,他们两个可以帮助刘招孙分担很多琐事。
尽管如此,刘招孙还是忙忙碌碌,连吃饭的时间都快没有。
很多时候,他中午都留在新兵营,偶尔才会回家一次,和杨青儿金虞姬一起吃午饭。
杨青儿安排胖丫头准备好夫君喜欢吃的菜肴,一家三口围在饭桌前一边吃饭,一边嬉戏打闹,便是难得的幸福时刻。
下午,刘招孙接着训练新兵,结束后会听取一些下属汇报,主要是情报司和商务司的一些工作。
由于后金不断向开原城内安插奸细,包衣和真夷经常混入商人队伍中,刺探开原军情,在城中纵火,投毒,不过他们手法粗糙,在城中也无人接应,往往很快就被情报司发现。
稍稍审问之后,情报司便将捕获的细作脑袋砍下,挂在北门示众。
这些天,情报司和商务司几位主官神经都绷得很紧。
每天晚上,刘招孙还去战兵营巡视一番,这是他的最精锐部队,算起来,这些精锐已经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