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谁堪为帝?
靖难诸侯的质问仿佛还回荡在长乐宫中,空气中传来的淡淡血腥味道,却证明了那已经是过去。
靖难军接管了这座帝国的都城,大批的贵族从华贵的府邸中被赶出一一审判,首恶者斩首,作伥者流放,有封国的削土削民,有爵位的夺爵下狱,皇子后妃圈禁,诸事落定,废为庶民,外戚近支伏法,远迁天南海北。
至于新皇登基能否成活,那就不由靖难诸侯来管,靖难诸侯不杀刘旦诸子,是不愿意让政治斗争打破底线,是为了最终体面的收场,饶恕大多数贵族的死罪同样是为了停止战争。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还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流放就足以了。
清扫完异己者,诸侯便团团一坐,“该是为我等此行定论之时了!给刘旦定性,给我们定性,昭昭史册之,何等面目,就在此刻。”
诸侯闻言凛然,所有人都抱着同一个想法,却有些踌躇。
“昔年周室在时,有康王、召王治世,召王之父便是厉王,以召王之尊,也不隐藏他父亲的错误啊。
这是为了警示历代周天子,不要重蹈厉王的覆辙啊。
我们遵奉天的旨意,平定独夫的祸乱,更要让以后的汉室诸皇明白今日之举。”
这话就很明显了,刘旦前半生有功绩,但他注定是得不到一个哪怕中谥的。
“若是他这样的君主,都能够得到同情的谥号,我们这些靖难诸侯就成了一个笑话。”
“知过不改,不悔前过,以戾称之,应该是恰当的。”
“夺去他诸夏天子的尊号,只留下大汉皇帝的名号,不能进入祖宗的神庙,不能使用皇帝的陵寝,用头发覆住他的面来下葬,戾皇帝,就以此昭告天下。”
一字字一句句,一位位诸侯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声音,轻描淡写之间就将刘旦的身后名定了下来,没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
一个死人的事,不算是大事。
现在摆在众人面前的最关键的是,谁来做皇帝?
刘旦诸子直接被排除掉了,全部被废为庶民,甚至就连一个列侯都没有。
而且还要发配的远远的,岭南,西域,辽东,总之不能留在中原,更不要说继位。
他们的政治身份是极其的不合格,若是让刘旦的儿子登了皇位,政治报复几乎是必然的。
不是每个君王都像周召王那么大度,况且周召王以洛文公为父,和周厉王的感情并不深。
刘旦的儿子不被踩在最底下,靖难诸侯将会寝食难安!
“此次随我等起事的诸侯王似乎……”
同袍之情最为深厚,有人试探着说道。
这话刚出就被打断,“不可,皇帝应当从孝武皇帝支系中选择,此次起事诸侯,血缘略远,若非孝鼎皇帝无子,戾帝子嗣不多,甚至有除国之危,不可为帝。”
诸侯王的流封建制度,理论比列侯的更可怕,完全依据血缘关系而得国,除国,只有立下功劳,得到皇帝信任,或者担任宗正这种官职,才能显赫下去。
不过实操之中倒也没那么可怕,毕竟一个皇帝生不出全国的诸侯王来,还是有不少远支宗室的。
但在选帝,血缘太远,这一句话就相当于直接判了死刑。
况且起事的诸侯之中,除了元从诸勋外,就是孝武新贵实力最强,不选择孝武支系是绝对不行的。
“孝鼎皇帝昔年崩殂,最终是选择了兄终弟及,如今戾帝死,或许可以再次兄终弟及?
如今十五年过去,孝武皇帝的诸位皇子都正值壮年,可以为君。”
兄终弟及。
诸侯一下子沉默起来,昔年因为一句国赖长君,有三位皇子直接失去了继位资格,如今倒是回来了。
“诸君,我以为不妥啊。
皇帝之位,重于泰山,昔年就是一句国赖长君,最后将社稷交到了戾帝的手中,结果导致天下流离,社稷几乎倾覆。
这天下再也经不起折腾了,这天下再也承受不了一个戾帝了。
我们要慎重啊!
要仔细的考虑君王的品德和性格,要爱民,要听谏,要重视我等贤臣,摒弃奸邪之辈。”
洛斯望着侃侃而谈的吕产,眼底浮现出一丝笑意。
他和吕产交流过很多次,吕产已经准备好事情结束就直接回到吕侯国装死,绝不在长安再发挥力量。
这一次吕氏实在是太出风头了,这和吕氏的家训不符,但装死的前提是选择一个不会清算的皇帝。
对吕产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妹妹吕莹的儿子,莱西侯。
那个孩子从小就孝顺,谦虚,知礼,最为困顿的时候也不曾对周围人有过什么怨言。
“吕侯可有人选?”
吕产一顿,环视四周,没有回答,反而躬身作揖道:“诸位君侯,前日我心血来潮,以龟甲占卜,卦象显示,未来二十年我将会病痛缠身,凄惨死去,唯有静心敬拜素王皇,才能苟活,此间事了,我就会回到侯国之中,建起庭院,不问世事。”
此言一出,诸侯神情各异,有的大惊失色,有的满脸疑惑,有的若有所思,各不相同,但所有人都明白了吕产话中的意味。
吕产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