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汉终于斯!汉立于此!(本卷结束!)
曹操得到了这个消息,却巍然不动。
他不是董卓,如果刘协不愿意禅让,他不会强逼着刘协给他让位。
如果刘协真的不愿意他会直接为自己制作一顶白帽子,冠在头。
魏国是他一步步打出来的,这是他的底气。
当戏志才进宫后,刘协的态度终于改变了。
禅让的旨意翌日便传达了出来。
三辞三让。
这不是虚伪,而是仪式,禅让的每一个步骤都蕴涵着法理。
当在祭坛之,曹操单手从刘协手中接过冠冕,当刘协跪在曹操面前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大汉亡了。
那个传承了三百年,出过数位圣王的王朝,就在今日画了句号。
曹操将真正的皇帝冠冕戴在了自己头,他转身望向群臣,带着无限的感慨道:“朕今日荣膺大宝,既是汉帝的信任,亦是诸卿的功劳。
尧舜禹将天子之位传给异姓,是为了天下苍生今日朕接受皇位,亦当如此。
汉业崩塌,天下人都说是源自灵帝霍乱天下苍生。
朕一直在想。
当年大汉是如何建立的呢?
是因为秦朝的独夫霍乱了天下,最终起义的关东百姓和关中百姓一起推翻了秦朝。
孤一直以来都记得一句话,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因为百姓举义而兴,最后灵帝霍乱,于是太平起义,谁能说这不是大汉灭亡的原因呢?
朕以为。
当张角打落汉室天子冠冕的那一刻,汉室难道还真正的存在吗?
或许那时汉室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要在天下间选出一个能够收拾山河的人,而后将皇帝的冠冕的奉。
今日。
朕承接了这份冠冕,于是大汉最后的使命终结了。
天命不存。
朝廷不存。
皇帝不存。
于是大汉真正的亡了。
大魏立了。
新的朝廷。
新的皇帝。
只剩下新的天命,那便是魏王朝了,那是朕所孜孜不倦所求的,亦将是往后所有大魏皇帝的追求。
尧舜一身,汉魏一体,今日虽然立魏国,然我等皆曾为汉人,曾为汉臣,亦曾以此为幸,汉业落地,魏业兴盛,对历代汉室先帝,亦当有所敬畏。
其汉高皇帝、汉惠皇帝、汉文皇帝、汉武皇帝、汉宣皇帝、光武皇帝,皆当供奉祭祀。
朕今日封故汉帝协为陇西郡公,于陇西国中建立汉庙祭祀,使皇帝銮驾,一切悉如旧制。”
曹操的声音传出了很远很远,祭坛下的群臣皆肃穆而立。
无论对刘协抱有什么态度,今日谁的心情能不复杂呢?
正如当年周王真正覆灭的时候,诸侯心中那种极致的失落。
仪式结束,曹操漫步在洛阳的皇宫中,他不会在这里停留很久,长安才是他选定的都城,魏国太子曹昂跟在他的身边。
“以后魏国就教给你了。”
曹操突然说道。
曹昂张张嘴想要说些什么,便又听到自己的父亲说道:“我活不长了,我这一代人争不出什么来,那就要看下一代了。
昂儿,你很优秀,是大魏最好的继承人,以后你面对的将会是刘玄德的后人,他的儿子不知道资质如何,但想必没有伱优秀。
为父这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能够胜过刘玄德,无论是打仗的本事,还是文采,他都不如为父。
你也要胜过刘玄德的儿子才是。”
曹操说了很多,但句句不离刘玄德,曹昂认真的点头,他就是这样的人,温和谦恭而有力量。
时间是这世最伟大的力量。
洛阳外,伊洛之水悠悠,这里曾见到多少兴衰,周业在此兴盛,又在此衰微,如今轮到汉业了。
一切都会改变,但江河万古不废,始终就在那里。
……
曹操在洛阳接受刘协禅位的消息传到了楚国中,传到了刘备耳中。
刘备的神情很是平静。
面对有些担心他精神状态的楚国臣子,他反而安慰众人道:“这难道不是注定的事情吗?
刘协就是如此啊。
难道能够指望他去为大汉殉国吗?
孤从不曾对他有丝毫的盼望,现在也就没有丝毫的难过。
孤所难过的是,无双忠武侯为大汉殉国,子齐为大汉奔波而薨还有多少人呢?
那么多仁人志士所奔走的东西,原来竟然能由刘氏的子孙将它拱手送出去。
孤还能说什么呢?
就当他是死了吧。
那个陇西郡公,是一个毫不相关的人。”
哀莫大于心死。
刘备一言一语都不曾有绝望,但众人却从他平静的表述中感觉到了那种绝望。
“孤要称帝了。”
正当众人还在想说些什么时,刘备突然望向众人认真道:“该是孤称帝的时候了,刘协不要汉室的冠冕,孤要。
孤将会是新的大汉皇帝。”
大汉皇帝!
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刘备就算是称帝,也应该是楚,因为他之前是楚王,但现在他话中的意思很明显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