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慕容恪和慕容垂
天渐渐有些冷了。
但没有往年冷。
如今天下的大城中,蓟城是最靠北的一座,背靠着燕山,带着荒芜的味道。
但没人能忽视这里,在数百年前,这里是姬姓燕氏的国都,在数百年后,这里先后是燕氏和慕容氏的国都,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叫做燕。
汉末燕国凭借这百多年来的悍勇为天下先,使燕国成为秦晋齐楚外的又一个天下人心中的顶级王号,超越了韩赵。
若论蓟城中的政治中心,表面自然是皇宫,但实际是太原王慕容恪的王府。
在刚刚新皇帝继位时,先帝留下的旨意是“司徒、司空、录尚书事”的辅政大臣,但是在继位后,铲除了另外一位阴谋作乱的辅政大臣后,慕容恪就总摄朝政了。
在对汉国、以及最重要的魏国河东战事频频立功后,现在的慕容恪是“太尉、大将军、司徒、司空、录尚书事、都督内外诸军事”。
他基本在官职方面已经走到了顶,但即便如此,他依旧恭谨的对待小皇帝,这种态度在燕国中简直就是一股清流,被燕国人甚至其他国家的人称为“小文王”。
这正是魏国准备用反间计的前提因素,慕容恪和皇帝之间的关系确实很微妙,连续不断的篡权夺位已经让如今这个天下的政治信任跌到了一个极其严重的程度。
汉朝三百年所建立的互信机制,基本损失殆尽,洛氏离开中原之后,就连最后的保险丝也没有了,以前天下还有一个能被信任的人,那就是代代累计有一千四百年声望的昭公,但现在这个人也没了。
太原王府,装饰并不如何的豪华,就是非常正常的王府,尤其是和燕国其他的贵族相比,慕容恪这样位高权重的王,居住的在很多人来说,甚至有些寒酸。
慕容恪自己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自己的生活条件已经非常好。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他都是一个相当完美的人,打仗几乎无敌,至今为止除了小规模战斗有失败,大的战役还没有败绩,现在燕国能以一国之力威压魏汉两国就是他的功劳,如果按照系统评定,他绝对是军事三90以的天才人物。
最强悍的是,他在文治方面也很强,在私德方面也基本没有缺点,有这样的人统治燕国,燕国能蒸蒸日也就不算是奇怪。
就连洛有之这种眼高过顶的人也对慕容恪评价很高,说他是马为帅,下马为相的人杰。
不过洛有之认为慕容恪唯一的缺点就是对下有些太过于宽容,这和洛有之的认知是不同的,他属于对下比较严厉的那种人。
纵然夜色渐渐笼罩,但慕容恪的书房中,依旧是灯火烛亮,他依旧在处理朝政,一直如此,尤其是发生了魏国之事后,他第一时间就将慕容垂召回来。
第二日,天亮后,慕容垂和他的亲信皆来到他的府,这些人都是从太原王国而来,那里是慕容恪的封国,太原郡王则是慕容恪的完整封号。
慕容垂和慕容恪一母同胞的兄弟,都是高氏所生的儿子,慕容垂是燕国皇室中,唯一一个真正和慕容恪有血缘关系的人。
慕容恪对自己的这个弟弟一直以来都很是关注,但真正让他惊为天人的还是第三次河东之战,年仅十三岁的慕容垂,勇猛无比,而且小小年纪就能指挥一支千人的军队作战,对战场的嗅觉简直如同天生战神一般。
这让他起了重点培养慕容垂的心思,甚至是培养慕容垂做自己接班人,以便在自己死后,能够让燕国继续昌盛下去。
几人进了王府后,就按次坐下。
慕容恪先发问道:“七弟,晋阳如何?”
晋阳一直都是并州的关键城池,是太原郡的郡治,再往前,那里是邦周赵国等的起家之地,位于两个盆地之间,乃是位置要冲,左侧是太行山,右侧是吕梁山,还有汾河穿过,实在是好的建都之处。
唯一的问题就是,河东不在燕国手中,这导致晋阳距离前线太近。
慕容垂抱拳道:“兄长,晋阳如今人口众多,前些年迁徙的人口已经逐渐让并州繁华起来,按照您的要求,在晋阳营造了一些行宫,还有官衙,不过兄长,您又不再晋阳主政,为什么要在晋阳做这些事呢?”
慕容恪解释道:“如今我大燕都蓟城,但这不过是权宜之计,这里实际是不能作为一个大帝国都城的,位置实在是过于的偏远,土地也不是特别的肥沃,我大燕若是想要争雄天下,那就迟早要迁都,而晋阳就是为兄为我大燕选择的新国都之地。”
慕容垂闻言更是奇怪,他年纪小,对政治又不是特别懂,但耳濡目染还是知道一些事的,疑惑的问道:“若是想要迁都,那为什么进攻汉国,然后将国都迁徙到邺城或者邯郸呢?
弟弟虽然年纪小,但也知道邺城和邯郸是河北大城,曾经都是大国的都城,在当今世也是最繁华的城池之一。”
慕容恪望了慕容垂一眼,笑着道:“既然今日你问了,那为兄就给你好好讲一下,为兄为什么要这么做,你要记住,迁都不仅仅是选择都城的问题,它实际是伱选择了一种未来国家的发展方向。
我大燕当初从辽东迁都到蓟城,这是为了什么?
这是因为我大燕将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