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洛苏看见了窦建德
那些弱小的义军,真的能在之后的大乱中活下来吗?
自古以来的义军,大多数都见不到胜利的曙光,就会倒在黎明的黑暗中,您既然看重窦建德,为什么不推他一把呢?
至少让他保住命。”
洛苏闻言却笑道:“阿镜。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一个要成就大业的人,一定要有强大的抗挫折能力,要能坦然的接受失败才行,我为什么看重窦建德,就是因为他出身底层,一定会遭遇失败和挫折。
这很好能在日后的大业中,让他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况且,窦建德会遇我,你以为这仅仅是巧合吗?
这也许是天意。
他是个有大气运在身的人,否则是不会遇到我的,这样的人,不会那么轻易的死去,他一定会在天下取得一些功业。”
洛苏的语气很是平淡,但话中所透出的信息,却让洛玄夜和洛玄镜也不由悸动,即便身为洛氏子,他们也是第一次听到。
只能说,和洛·天命之子·素王老祖最爱的崽·英灵转世·苏比起来,他们知道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
“老祖宗,我们去哪里?”
洛苏一指北方,“去看看这前所未有的百万大军到底有多么雄壮,去看看杨广能不能攻下辽东。”
……
杨广的大军在各种风波下,终于还是在涿郡集结完毕了。
他望着那完全看不到尽头的大军,眼中满是意气风发,这世,怎么可能有人可以抵抗这样的大军呢?
杨广在蓟城让大军开拔,这支军队到底有多少呢?
他每日派遣一军出发,两支军队相距数十里,依此出发,如同长蛇般鱼贯前进,因为军队太多了,如果不这样走,根本就走不了。
仅仅旌旗就有千里!
从长安到洛阳的距离也不过千里啊,军队的行军长度,竟然从洛阳排到长安,这只要想想,就是脑子正常的人做不出来的事情。
杨广御驾亲征,自然有大量的随军官员,整个朝廷都被他搬过来,三省六部全部都在,仅仅朝廷官员的队伍就有将近百里。
当洛苏三人来到涿郡后,知晓了这些事,就算是不太懂军事的洛玄镜,也忍不住说道:“杨广这是在找死吗?
这么长的行军队伍,如果遇到埋伏,会死多少?”
她的话没人回答她,因为答案显而易见,可能会全军覆灭,这毫不夸张,因为从蓟城进入辽东只有两条路。
一条是穿过山脉,卢龙平冈那条道路,但是穿过大山很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水源不好找,很可能走着走着,大军就没水了,到时候还需要就地挖井,万一找不到,那就基本要全军覆灭死在山里了。
燕国当年就经常小规模军队走这条路去辽东。
另外一条则可以容纳大量的军队出入,那就是辽西走廊。
但这条路现在还没有完全通畅,在正常时节它是可以通过的,但如果下大雨或者涨潮,那辽西走廊就会被淹没。
如果军队在辽东遭遇了失败,一场大雨就会断绝通往辽东的道路,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攻击辽东国还有一条路就是水路,不过以现在的造船技术,在长江和黄河,还能够航行,进入了海洋,那出事就是大概率事件。
就这种情况,杨广竟然敢派遣这么多的大军去征讨辽东国,妄图用绝对的兵力去战胜辽东国,这岂不是脑子有问题吗?
杨广当年平定江南,那是必胜的局面。
因为隋朝大军的后勤,能够源源不断的攻击,而且不可能被截断,那就是一场纯粹的拼国力的战争。
而现在,洛苏几乎可以断定,隋朝大军的粮草,一定会出问题。
洛苏来到涿郡,是想看看杨广有没有可能打下辽东。
毕竟这百万大军,是前所未有的军容,或许辽东国直接畏惧军威投降。
但杨广一个接着一个的骚操作,让洛苏几乎能够确定,隋朝真的要大败了。
“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近古大军惨烈,未之有也。”
这两句史书才会记载的言语,让洛玄夜和洛玄镜听的脊背发寒,就像是传说中判官的判词一样。
“老祖宗,隋朝真的就没机会了吗?那些大将军或许英勇善战,能够大破辽东国。”
洛苏却冷着脸摇头,他回忆起了当初周厉王南征楚国的事迹,那个时候周厉王身边难道没有忠臣吗?
自己能看透一切不还是因为周厉王不听从,而不得不离开吗?
在征讨楚国时,难道就没有人劝谏过周厉王吗?
但最后周厉王还是死在了乱军,包括邦周最精锐的天子六军。
杨广,这个愚蠢而好大喜功的天子,他会听从那些随军的臣子们的劝谏吗?
他不会!
————
人从不从历史中得到好的教训,汉戾帝的好大喜功并未给隋炀帝带来丝毫的警示。
隋炀帝完全不顾忌隋帝国丛生的社会危机以及已经处处烽火的天下,极度自负、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