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素王天启者,颂素王功德之大道!
王还不是分封,而是以燕王爵摄安北大都护府大都护,掌握漠北诸州军事,只对燕王十二部有临民之权,他还是要受到理藩院、枢密院控制的。
何谓素王之道呢?
那便是功德之道。
那什么叫做功绩呢?
天子和国师。
廊柱的金玉反射着莹莹辉光,朱红的袍服愈发鲜艳,玄色的袍服肃然,青蓝之色沉静,光照过来,一列列,一排排。
“国师,您说什么!”
李世民昂然道:“臣李世民,敬至高至圣,至尊至贵,素王皇天,愿素王庇佑大唐万年。”
而且过去立国,中原没有任何控制的手段,过去就独立,中原也只能看着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这一点好处都没有的事,天子真的会干?
洛苏的脚步不曾停下,他再次指着大唐西南所在,“这里也是我大唐耳熟能详的一块土地,他有过很多名字,最有名的一个叫做天竺。
最后一个则是额尔齐斯河以西,西域以北,和燕国划河为界,那里也是大片的平原和牧场,但那里即便是我也不曾前往,无数的游牧生活在那里,极度危险,在那里建立秦国。
几乎下方的人都望向了端坐在首的大唐天子李世民,想要看看他的表情,但那重重冕旒垂珠之后,依旧是那一张威严神圣的脸,看不出任何变化,就像是不曾听到洛苏的话一般。
李世民和洛苏,唐王朝最高的两座山峰,这位和周王朝洛文公同名的国师,在诸夏走到最关键节点时,引导着大唐走入了分封制,将大唐王朝彻底改造成一个武装帝国。
一道雄浑的声音在殿中响起,“陛下,国师,何谓三大王国?”
对天下有功还是有过,千百年后,更是看的清清楚楚。
洛苏只淡然沉默着,李世民却好似回到了那一日在灵天阁。
臣子如此。
于是就有了这一副堪舆图,诸位看一看吧!”
他瞬间泪流满面的跪在地,向李世民行最尊贵的大礼,而后掷地有声的说道:“父亲,您曾经是秦王,儿子虽然不能承继你的地位,但也希望能记住您的音容,儿子选秦王。”
李世民心中一痛,转而又有些欣慰于自己已经有了解决的方案,他的声音很温和,“太子,朕听闻你有外出就藩的想法,朕虽然舍不得伱,但终究不能永远庇护你,既然你不愿意留在长安,那便离开吧,这三块土地,你挑一个去就藩吧。”
大臣们已经各自在大殿中落座,当宦官高声宣告着天子和国师到来时,所有人都抬眼往青铜门处望去。
“纵然泰山被磨成平地,纵然黄河如同腰带一样细小,也爱及你们的苗裔,大唐的诸位公卿啊,你们的富贵又真的能永远享受吗?”
一道道壮阔激烈的声音几乎在瞬间就充斥太极殿,那喧嚣的声音,简直要将屋顶都彻底掀翻起来,声浪翻滚,宛如实质。
诸位王公贵卿啊,千百年后,你们都是要史书的人,可曾想过,自己在史书的只言片语,须知青史恢恢,疏而不漏。”
宦官适时尖声高昂道:“拜!”
在数百年前,和安息帝国以及汉帝国同时代,在这里也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叫做贵霜,再往前这里也经常出现强大的王朝。”
“诸夏的历史,从一千六百年前,走进了礼乐的时代,开天辟地的素王为诸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蛮荒、血腥、古老的旧时代,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国师和朕说,贞观一朝,如果能够建立三大王国,那朕的功绩和德行,将超迈远古,无人能及,素王将为朕礼赞,翌日升入无天界,亦有可能。”
开拓四夷是功,镇抚诸夏是功,弘扬文化是功,天子前为什么要加诸夏呢?
臣子是忠是奸,后人自有公论,是你在当世狡辩再多也无用的。
若是常人,现在定然紧张,但洛苏并不在意。
又是一副堪舆图被抬来,“一千六百年前,素王就在距离长安不远处的镐京,将自己的亲戚和功臣,分封了出去。
而后便是此起彼伏的高呼之声,素王的伟大,在千百年后的这一刻,再一次的具现化了。
天下沸反盈天的无论如何,都称不德行高。
在大唐基本没人不知道这个名字,佛法的发源地,洛苏抛下一记重蛋,“这里之所以能兴起许多强大的王朝,因为这里有一块比河北平原和关中平原肥沃许多倍的平原,就是这里!”
说罢他面向众人沉声道:“每一个君王都想要维护自己的君位,延续王朝的传承,为此他们不惜做下种种错事,就如同‘道路以目’的那位太子一样,用残的刑罚和恐怖的统治,来断绝所有的言语,以为堵住百姓的嘴巴,这些就不会有人知晓。
洛苏快速在堪舆图中划了几个圈,“本该是六大王国,但贞观朝有两个很难做到,所以剩余的便是四大王国。
李世民大喝一声,“卫国公!”
“素王的神灵在天,大唐的光辉万万年!
还有谁记得,如今号称天下赋税重地的江淮,那里掀起过一次差点灭亡诸夏的淮夷之乱,我们的祖先差点就消失在历史中。
李世民背对着堪舆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