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素王天启者,颂素王功德之大道!
主支之一,理应有敢战士随行,我会让五百敢战士以及家眷跟着君成。”
那里可真是一片肥沃的土地,随便种种地都能生长的相当茂盛,而且既能种地,还能生长优质的牧草。
人站在其中,便如同淹没在白水中,左冲右突都走不出去,李世民紧紧跟着洛苏在垂落的白布间穿梭,已分不清东南西北,大日在何方。
太极殿中,三次反复颂圣赐福,有些年纪大的公卿,已经有些气喘嘘嘘,此刻终于能够挺直腰板,李世民头的十二珠冕旒微微摇摆,他神情肃然如同神圣,又是一阵鼓声,诸王、国公等大贵族按列前跳起战舞。
李世民又在一副堪舆图前停下,他认出了这幅堪舆图,即便只是几道极其轻微的线条勾勒,他还是认出了那是祁连山脉。
洛苏的问题让大殿的温度几乎在瞬间下降了几度,所有人都呆住了,谁也不敢接这个问题。
这下殿中群臣都将目光放在了西域身。
又是西域!
君王,亦是如此!”
也有,但和他所付出的代价相比,便不值一提,功绩也可以忽略不计了。
真正的分封是如同邦周诸侯以及汉初诸侯那样,诸侯王在自己的国内,可以收税、练兵、治国,王国子民完全就是诸侯王的子民。
“蒙素王皇恩典、天启赐福者、诸夏的天子、草原的天可汗、西域的万王之王、大唐帝国皇帝。”
一直端于御座宛如神像般威严的天子,终于缓缓动了,一直都在关注天子的群臣屏气,李世民摩挲着御座,声音沉凝,“天下人都知晓,朕乃是素王天启者,朕在这里与诸卿说,朕首先是诸夏天子,而后才是大唐皇帝。
洛苏的言语就如同一记重锤,重重地锤击在所有人的心里,这是第一次有人这样和他们说这些,他们忍不住开始将自己和史书差不多的人,对号入座,然后一想到史书的评价,以及最后的下场,就忍不住浑身颤抖。
李世民闻言振奋,连忙前去看,却只能看到最大的那一条山脉团团勾勒,宛若苍龙在云山间浮沉,他脸有些惋惜,这堪舆图几乎相当于没有,没有任何山口、水源的标识,不能用来行军,他最后盯着那起伏的山川,“国师,吐蕃这里的山脉有多高?”
但就连魏征都没说话,谁还不知道,天子和宰相们,已经事先通过气了,换句话说,这件事,在帝国层已经通过,现在就是通知。
还有谁记得,就在长安和洛阳之间的伊水、洛水间,有伊洛之戎,天子出行都可能会遭遇攻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子不可能会同意分封到波斯,现在派人出去,两万里的距离,中原根本就给予不了多少支持,而且还隔着西域,尤其是西突厥虎视眈眈,那岂不是过去送菜?
但天竺不一样,天竺是能走到的,虽然艰难,但大军能到。
李承乾跪在地再次叩首,“承乾叩谢国师。”
杀伐声,挥舞刀戈的声音,战舞激昂的敲击声,几乎每一下都落在众人心中,一桩桩一件件,都让所有人感受到了一种不同凡响的味道。
……
无非就是王道开篇的‘夏君夷民’几个字,还有什么功绩,能够比得这个功绩呢?
那广州以南,虽然瘴气横生,但同样也是一处一年三熟的地域,而且植被繁多,一旦开发出来,就如同现在的江淮一般,将来又是膏腴之地啊。
这是几乎殿中所有人在一瞬间升起的想法,这块土地和刚才的波斯不一样。
一道道钟声在宫中响彻,所有人,在这一刻都记起了那一个从出生就已经学会的礼仪,垂首叉手,跪倒在地。
李承乾明白,当李世民分封他的这一刻,他就知道这是洛苏的提议,当日灵天阁一别,国师将他的事放在心了。
“不能忘记!”
“现在,汉人生活在这些地方,夏的旗帜在其飘扬,那些不知道有几只眼睛、长相如何奇怪的一个个神灵,都消失了。
国师也在铺垫。
当今天子,有时候就连大朝会,都很少穿这一身朝服,这明显就不对劲。
这个瘸子太子,真的能在群狼环伺中,建立王国吗?
即便今日这素王功德之道是如此的新奇,是如此的振聋发聩,但略聪明一些的人都知道,这绝对不是天子和国师今天所真正要说的。
诸位王公贵卿,我曾经听说,站在山中的人,他的眼睛会被云雾所阻挡,是永远都不知道山有多高的,今日,我这个局外人,就为你们掀开云雾,看看这座山到底有多高,看看这座山,到底是什么样子。”
素王垂眸之地!
我认为不应该是这样的。
把一个废太子留在中原,爱卿难道是要让朕在天之灵,看到子嗣相残或者承乾郁郁而终吗?”
今天到底是要做什么,竟然能铺垫这么久,群臣都知道,天子和国师搞出这么大的阵仗,不可能仅仅是给他们讲个道理。
在这一千六百年中,我一直都在思考,留下了什么呢?
“臣在!”
因为这一切都是对诸夏有功,如同汉孝武皇帝开拓西域,纵然汉朝覆灭,他的功绩也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