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天下暗流
和天后没有再立太子,这是明显的对于李哲不满意,所以现在看来,相王李旦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无论是李哲还是李旦的人,都开始用各种手段在武曌的面前说好话,给李哲和李旦加分。
没错,这才是正常的夺嫡,就算是李世民也是在最后各种方法都没有办法的时候,才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正常人谁会直接想着发动政变啊。
现在夺嫡唯一的区别就是,讨好的对象从天子变成了天后,毕竟现在决定谁能成为太子的人选是天后。
当然也有一群曾经的失败者,以及被武曌所厌弃的人,团结到了某些同样是失败者的身边,比如李贤的身边就围绕了这么一群人。
李贤内心深处难道就没有想过回长安,尤其是在他的父皇病痛愈发严重后,一旦被召回长安,很有可能就直接继承皇帝位,所以他也在使劲,至于造反他自然是不敢的,在北方那位辽国公还在盯着他看呢。
尤其是现在的李贤对他的母亲从内心深处有深深的畏惧,只有和武曌做过对手的人,才能体会到那种面对武曌的恐惧,在你完全不知道的角度会突然刺来一把剑,这把剑将直直的穿透你的喉咙,而后剥夺你的生命,但你甚至看不到持剑的人。
在李贤离开洛阳后,越想越觉得后怕,他现在还能活着坐在齐国中,恐怕已经是他的母亲顾及母子之情留下了他的一条命。
武曌的儿子们都在想办法让自己登太子位,武曌自然是心知肚明,但她却和所有人想的不同,看着这些人,都如同跳梁小丑,她故意不说话,就让这些人将精力耗费在这里,时不时的给出一点甜头,让人以为她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她对于这种事,已经相当的驾轻就熟。
但实际,她的心中早就有自己的选择,在现在的世,只有洛苏、洛君薇以及她自己三个人知道,她自然不会泄密,剩下两个人也绝对不会泄密,所以这件事将无人知晓。
这些儿子们以及跟随在他们身后的那些人,武曌并不如何放在眼里,但大唐中,的确是有真正让她忌惮的存在。
那便是势力愈发强盛的一整个贵族势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曌发现,这些封国出身的贵族,居然有了一种身份认同。
就像是士族一样,这些封国贵族开始以古代邦周那种贵族自居,这相当的可怕,一个群体一旦产生了共同的意识,就会逐渐的开始出现规范这个群体的规则,进而就成为难以打破的存在。
比如士人,经过这千年的发展,一步步到了现在,就算是把士族都杀光,但新产生的士人,还是那样,最多也就是变得更加隐蔽,更加强大,难以被抓住把柄而已,但本质是不会变得。
仅仅对付高门士族,对于武曌来说,还不算是特别难,这些士族毕竟没有刀子在手里,只要连续在官位对于这些士族限制,而后在律法公正一致,取消他们的特权,最后彻底铲除并不难。
但这些封国贵族可就不好对付了,这些人手里有刀子,单纯的小国贵族还不算是难对付,但如果这些人和燕王联合起来,那可就不容易对付了。
当初先帝将燕王李恪放在漠北,恐怕也没有想到会对大唐的局势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几乎所有的政治决策,都要考虑漠北,一个李氏宗王留在漠北,对中原的影响力,大大超越了漠北的胡人部族。
相当于一个拥有一定继承法统的游牧帝国,而且会成为内部某些人的旗帜和口号。
武曌只能用更加柔和的手段去处理国中的事务,而后缓慢的推动自己的计划。
————
贞观之后的这段历史,是如此的一波三折,其间的曲折生动为无数家所描绘,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复杂波云诡异的时势,同样也是影视作品所多番刻画的,太多人将视角局限于层出不穷的局势变幻中,并由此认为大唐经历了严重的后退。
但实际,在这段历史进程中,大唐的人口依旧保持着高速的增长,还没有到达它的巅峰,名义势力范围以及实控面积都保持着正向的增长,帝国的军事实力还未曾衰退,内生性的扩张还在继续。
帝国高层的波云诡异,甚至就连中层官吏都没有波及,对于一个人口数千万,拥有数以万计的官僚的帝国而言,惯性推动着它乘风破浪。——《唐帝国兴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