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大唐两百七十年
将小民的生存权利剥夺殆尽。
洛星云绝对不会对那些高门贵族有丝毫的高估,包括李氏皇族,如果真的到了关键的时候,他们会怎么选择呢?
这是一个现实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这场战争,是不得不打的,难道我们就在这里束手就擒吗?那些贼子可是直接杀死了燕王,太嚣张了,完全没有把朝廷放在眼里,这是对大唐的挑衅。”
方才还试图和燕国媾和的天子,在意识到此次受到威胁的是自己的皇位后,立刻就转变了态度,这就是君王。
现在无论战争的代价是什么,他都要不惜一切代价的去击败所有人。
见到天子已经做出了最终的决定,其他大臣只能同意,但是仗怎么打,也是有说法的。
首先就是抽调多少军队出去。
“陛下,军队太多的话,是绝对不行的,粮食根本就不能支撑我们使用太多的军队。”
“陛下,臣以为,对付燕国应该用耗的办法,让燕国自乱,只要能把燕国耗死,就算胜利。”
“可笑,燕国和我中原间有几千里的边境线,他们可以攻击我边境线的任何城池,怎么把燕国耗死?”
“而且,燕国恐怕还存着用战争来消耗人口的想法,这也是北方常用的手段,我们反而后方不稳。”
这句话一说出来,殿中立刻就安静了。
这次打仗的地方都在那些北方的关隘,偏偏这次受灾的基本都是北方,本来这些地方就不安稳,一旦打仗,肯定是要从这里就近抽调粮食的。
万一前面和燕国正打着仗,后方又出现大规模的造反怎么办?
单纯的造反还好说,但如果把后勤的来源断掉的话,那就算是坚城堡垒再坚固,也没有什么用处啊。
“诸卿爱卿觉得燕国攻下漠南后,最可能攻击哪里?”
“关中。”
几位将军异口同声的说道。
“攻下漠南后,直接南下关中是最好的选择,对于北方而来的敌人来说,通往关中的路途算是最好走的,而且关中距离中原比较偏远,运转粮食比较困难,在这里他们可谓是占尽便宜。”
“没错,至于辽东的那一支燕军则不用担心,他们可能只是单纯的防止安东节度使和他们开战,所以先下手为强罢了。
我大军可以直接乘坐运河前往蓟州,辽东方向的防守远比关中简单。”
天子听罢,“如果他们不从关中走的话,那就是要从云中、雁门等地直接进攻了,这里穿过太行山后,就可以到达洛阳,不过这一路关隘众多,朕倒是不太担心。
看来最大的可能就是关中了,潼关很关键,要守好这里,以防止真的从关中冲过来,就在关中就地整编军队抵抗。
传令给河东郡王李克用,让他带着河东军守好我大唐的龙兴之地,万万不可有什么闪失,朕允许他自己在河东筹集粮草。”
说出这番话让李慎很难受,但又不得不说,在这种情况下,筹集粮草,就是把赈灾粮拿出来给军队用,那需要赈灾粮活命的百姓,自然就要出事了。
但是这种情况,又有什么别的办法呢?
说完之后,李慎猛然愤怒起来,“等朕打败这些乱臣贼子,一定把他们全都杀了,以告慰因他们而死的在天之灵。”
李慎这辈子都没有这么痛恨过一些人,现在他感受到了这种极致的情绪。
当洛星云离开皇宫的时候,也有些迷茫。
但很快他就振作了精神,不能有陷入这种道德难题,一旦陷入这种道德难题,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了。
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将燕国造反这件事按下来,最好是在另外的藩属国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况下,就直接结束掉。
这样或许还能回到之前的模式中,继续运转,静静等待气候变化结束,十年大旱,应该也差不多了。
————
“前所未有的强大的封建王朝”和“脆弱的封建王朝”,这两者同时冠在唐帝国身,在帝国两百七十年时,帝国虽然已经出现了种种弊病,但相比于往前的国家王朝,唐帝国依旧保持着颇为流畅的运行。
帝国的政治虽然在腐化,军队战斗力在下降,但在文化、科技等方面依旧处于不断昂扬向的阶段,社会总体生产力在向走,人口在繁盛增长,总体来说,这依旧是一个昌盛的帝国。
但事实,无论它有多么鼎盛,它依旧是个封建王朝,全球气候的变化,极端天气的出现,连年的天灾让帝国经济遭受了莫大的打击,撕开所有繁华的外衣,大唐依旧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根本的封建政权。
于是它依旧被所有封建王朝所困扰的东西所困扰着,不得不承认,大唐帝国迎来了帝国命运的转折期,振翅高飞的凤凰,也终有折翼的那一日。——《唐帝国兴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