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四散
他们不可靠啊,怎么能够让他们成为官员呢?
这是对帝国的不负责,担任帝国官员的,都要熟读经典和治国方略,对天子有绝对的忠诚和服从,而不是问这、问那,嘴挂着道理和真理。
微臣认为绝对不能让他们成为正式的官员,而且他们掌握着许多技术,若是有了强大的背景,这些东西又该如何为帝国所用呢?
他们的一切都是帝国的,都是陛下的,给的太多,他们就会想要更多,现在这样微臣认为更好。”
这番话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他们还颇为骄傲的理了理身的官袍,“是啊,殿下,在场的无论是您,还是诸位同僚,我们都是忠诚于帝国的,是可靠的人。”
洛长青每次和这些人说话,都有种自己和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的感觉,有极大的割裂。
这些人就好像不懂得与时俱进一样,心中永远都抱着政治决定一切的心思,总觉得别人都是傻子。
“伱们是不是从来都不关注外面,是不是不知道,在帝国本土之外,现在流行一种叫做专利的东西。
发明者可以通过专权来从每一次应用专利中,获取利益,很多人都通过专利暴富,而且拥有了相当高的社会地位。
用你们的脑子想一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帝国本土不能提高待遇的话,会发生什么?”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当然知道那大唐本土的人才肯定要跑,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刑部尚书略一沉吟直接起身说道:“殿下,如今日月所至,不是我大唐的行省,就是我大唐的藩属,我们直接用大唐律来宣布这条律法无效,帝国不认可这条律法。”
他话刚说完,就感觉洛长青像是看傻子一样的看着他。
这道律法的本质是鼓励创新创造,只要当地的统治者愿意,他有无数别的办法、有无数别的理由去执行这一条律法。
难道帝国还能够因为这道律法就去打仗吗?
而且那不是更加失去人心了。
现在藩属国听话,那是因为帝国强大,但帝国为什么有藩属改行省的计划,就是为了让藩属更听话。
自古以来藩属造反的事情可不少见。
说了蠢话的刑部尚书讪讪退下,洛长青冷声道:“本王说的不是商量,而是通知,只需要按照本王说的去做。
这么简单的事情,能做的了就做,做不了可以递交辞呈,本王相信天子不会挽留无能之辈。”
单纯官位还是挡不住他们的,但正如洛长青说的,这么简单的事情,他们不能倒在这面,对于洛长青而言,这些尚书实际还算是磨合的比较好的。
他担任宰相以来的这三十年,各部尚书最少的一个都换了三个,只要跟不他的思路,基本就是耻辱致仕或者贬迁的下场。
经过三次交锋,堂中的六部尚书大致了解了此番洛长青的坚决程度,静静听着洛长青接下来的话。
“刚才那件事,是一件长久的事情,不急于一时。
帝国接下来主要的精力要放在本王说的这件事,那就是在十年之内,要让大唐所产的各种纺织品、钢铁等,全部翻番,不,不仅仅要翻番,还要彻底压过安南、岭北、蓬莱、西域、雪域等行省。
在以后的帝国体系中,要让岭北成为一个单纯的羊毛供应地,而不是一个可以从头到尾制造成品的地区,其他几个行省也是如此。
这些边疆诸行省,要加强和中原的联系,要抑制住离心力,然后统合这广袤土地的力量。
帝国要备战,为所有的军队换装新的武器,在各个行省中建立更多的工厂,礼部要拿出一个章程来,要建立更多的学院,不用教授那些经典,而是要训练出更多的可以使用机器的雇工。
本王希望能够在十年内,让帝国内部的雇工翻几番,让帝国的商品通行天下所有国家。”
众人都有些震惊,没想到洛长青竟然抱着这样的心思,现在帝国基本所有东西,都在皇室和洛氏手中,这是要让皇室再次大幅向前啊。
而且还要备战,现在帝国军队已经这么强大了,洛王这是要针对谁,这天下哪里有值得帝国针对的敌人。
现在帝国中讨论比较多的都是裁军,毕竟维持一支这么大的常备军却不用,在很多人看来都没有必要,还不如裁掉。
兵部尚书有些振奋,只要扩军对他而言自然是好事,当即应下来,保证会将扩军备战的事情完成的妥帖。
今日洛长青所宣布的是大唐未来十年之内的改制规划,不是简单的颁布几个诏令就能够实现的,遇到的问题会非常多。
但他的目标也非常的明确,就是用新一轮新技术的力量,来让皇室取得强大的力量,进而面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如果没有危机的话,他也要为之后藩属改行省打好基础,蒸汽时代的生产力还是束缚了大唐的进一步发展。
如今在西亚以及欧洲存留那么多的藩属国,就是因为大唐实际还是只能做到这个地步,做不到用流官统治。
换句话说,现在的统治方式,让所有人都觉得很合适,大唐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在各方面都碾压他们,而且军队可以到达他们的土地。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