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七章 战前部署
战船中显得那样的与众不同。
罗桂章刚才1直在盯着那艘战船看,虽然刷着白漆,但是依然可以看出这是钢铁打造的。
只有钢铁打造的战船才能有这样的棱角。
这么细长的战船,要不是钢铁打造,也无法经受住风浪。
然而现在,他的视线完全被这个年轻人吸引了。
他身上穿着的草绿色军装与周围的战士几乎没有区别,然而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质,加上周围人的衬托。
让罗桂章顿时发现这绝对是1个大人物。
“敬礼……”又是1声口令。
喊口令的是刚刚上岸的1名军官,这人国字脸,个子不高,但是身形粗壮。
这口令喊出来震耳欲聋,真是1副铁嗓子。
董良站在了趸船的边沿,眼前的码头是垒土做成的,但是跟田间的打麦场1般平整而结实。
这确实是1处不错的登6点。
关键是这个码头的位置真的是太好了。
它的东边就是山海关,西边是京城。
从这里到京城有1条笔直的官道。
那群民夫现在被士兵隔在1边,董良出现之后,搬运暂时停止。
“乡亲们,我们是护卫军,华族的军队。今天我们来这里不是为了征伐,只是为了收回曾经属于我们的土地。两百多年前满清从这里入关,汉人沦为奴仆,从今天开始,你们可以挺起腰来做人。在我们华族,只要你付出劳动就会获得应有的回报。”
这话是对那些民夫说的,也是对那些随军的记者说的。
华族的这场全面北伐,将是1场全民盛宴。
整个华族,至少有十分之1的人持有北伐国债,他们都是这场战争的参与者。
为了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体会到这场战争。
各路大军都有随军记者,这些人将前线的消息第1时间写成稿件,发往后方。
华族的各大报纸都将这看成是1场竞赛。
谁的报道更好,更及时,更能得到百姓的认可,那么它今后的销量必然会大增。
接下来,董良又看向了那些向他行注目礼的士兵。
“将士们,两百年前,大顺军在这里失败,满清鞑子在汉奸的引领下进入中原,数千万生民在这场动乱中丧生,从此我华族的脊梁弯了下去。今天,我将带着你们以这里为,重新夺回这个伟大民族的荣耀。”
这个时候,不需要有人下令,士兵们1个个振臂高呼。
“复兴华族!”
“元首万岁!”
“华族万岁!”
那些等候在船上的士兵,同样站在甲板上振臂高呼,1时间,整个码头都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口号。
罗桂章的嘴巴半张着,1直保持着同样的姿势,久久不动,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做。
从小到大,他学的都是忠君报国、满汉1体,大清的皇帝都是明君圣主。
大清继承了大明,击败了作乱的起义军,名正言顺地取得了天下。
所以他们这些读书人应该忠于大清的明君。
两百年过去了,哪个还记得汉人的衣冠啊。
董良没有继续讲话,登6才是正事。
他在亲卫军的保护下来到了岸上,进入了特战队昨天晚上占领的那处军营。
1个临时指挥部组建完成。
各种消息汇总到董良的身边。
康8爷还在岸边监督士兵登6。
董良的身边都是1些年轻的参谋军官。
要给新人多1些机会。
“元首,根据我们的侦查,清军在山海关1线共有驻军5千多人。西侧,我们进军京师的路上最重要的阻碍就是丰台大营。”
董良的视线随着参谋的介绍在地图上缓缓移动。
“丰台大营,原本京师主要的驻军所在地,不过目前大营中只有两万多人,而且主要都是新兵。”
京师周边的军队基本上都被咸丰给带走了。
皇帝御驾亲征,自然是要带着最精锐,最值得信任的军队。
“通知教导总队特战大队现在就出发,前往丰台侦查情况,另外让总队第1、第2大队今天做好出发准备。北伐纵队102支队担任前锋,现在出发夺取宁海城,辽东走廊必须要掌握在我们手中。其余各部可以在这里稍作休整……”
那参谋听了之后,思考了1下说道:“元首,宁海城依海而建,要不让舰队配合部队行动,那样的话,估计不用1个时辰就能够拿下这里。刚才属下所说的山海关5千兵马,主要都是驻扎在宁海城。”
参谋军官的任务就是补充主将的决策。
宁海城靠海。很显然清军也想到了敌人可能会从海上来。因此将山海关的兵马集中在了这里。
满清的山海关已经不是明朝时的山海关,许多关城因为失去了其防守的对象而逐渐荒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