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八三章 后方的担忧
沙俄人已经在南线和北线吃了两场败仗。
似乎在与华族开战之后,他们还没有赚过便宜。
回顾过往的几年,华族在历次战争中哪1次不是获胜的1方呢?
这是为什么,不是说董良和他的将领指挥能力有多强,也不是护卫军的战士多么有经验。
而是因为他们的实力1直领先于敌人。这种实力是综合性的,有时候是因为武器上的优势,有时候是因为兵力上的优势。
集中优势力量歼灭敌人的理念已经深入每1名华族将领的心中。
1场大仗下来,骑兵军团的蒙古战士已经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自信心。
在原本的草原上,几十个沙俄哥萨克就能够驱赶数百草原骑兵。
那些哥萨克1个个凶悍异常,仿佛是刀枪不入1般。
他们手中的火枪完全碾压草原人的骑弓。
但是现在他们拥有了更加厉害的骑步枪,只要自己控制好马速就能吊着沙俄人打。
老班都的年纪大了,上面没有同意他参加战斗。
他将自己的海东青放到天上,替部队监视周围的情况。
看到马车上的机枪无情地收割着后方的骑兵。
只要被机枪指到的沙俄骑兵,立即成片地倒下。
老班都不禁在心中感慨,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从此以后,草原民族唯1的道路便是融入到中原汉人之中。
他们这些马背上的民族再也没有了争霸的资本。
这是1个发自老牧民内心深处的感慨。
李开芳带着主力来了之后,双方便在黄羊岭上展开决战。
1开始双方还用骑兵对决。
但是护卫军每1次都作弊,将自己的重机枪、轻机枪夹杂在骑兵队5中,只要对方1靠近便展开射击。
于是骑兵之间的对决变成了阵地战。沙俄人依托1些山丘布置炮兵。
然后用炮兵配合骑兵作战。
护卫军自然不会傻傻地挨揍。
双方针对这些山丘展开争夺。
护卫军的炮兵更胜1筹,这1次还是利用武器上的优势。
那些山炮将沙俄人的炮兵阵地轰得很惨。
对几个高地的争夺,让双方的兵力损失都不少。
这场战斗持续了3天时间。
但是第4天晚上,护卫军的4个师几乎在1夜时间全部撤走,只留下1个师殿后迷惑敌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始作俑者原来是图伦城的守备司令伊斯卡诺维奇。
这位将领原本是外贝加尔司令,但是他丢光了自己的地盘和军队。
不过他并没有被撤职,因为伊斯卡诺维奇来自1个古老的沙俄家族。
这个家族当年参与了在西伯利亚的开拓。可以说整个贝加尔湖都是他们家族打下来的。
因此这个家伙依然保留了自己的职务。
赫连斯基将他安置在图伦城担任守备司令。
他的手下便是那个6军师。
伊斯卡诺维奇见到李开芳将骑兵带着向西之后。
便动了收复伊尔库茨克的心思。
1开始他还担心护卫军有诈。
直到黄羊岭的决战打响了之后。
伊斯卡诺维奇忍不住派人到伊尔库茨克(即华族海西城)去查看。
发现这里确实只有1些守备步兵。
于是伊斯卡诺维奇将整个步兵师都调动起来急行军向伊尔库茨克杀去。
海西城确实只有1支守备部队,不过是1个守备师。
按照华族的守备部队的编制,这个守备师只有3个步兵团,以及1个要塞炮兵营,总数不过4千人。
伊斯卡诺维奇倾巢而出,不过万余人,想要短时间拿下海西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猛烈的攻城战打了两天两夜。
便在这个时候,李开芳带领手下的骑兵突然出现。
这支沙俄步兵师几乎全军覆灭。在这种地方,没人能够在数万骑兵的包围下逃走。
而且李开芳还顺手将图伦城给拿下来了。
原本这场战争并不是围城打援,或者说这场战争原本就没有唯1的目的。
战争目标的设定完全按照敌人的反应来做出。
假如伊斯卡诺维奇没有主动出击海西城,那么李开芳就吃掉对方的骑兵,然后再过来继续围困图伦城。
到时候赫连斯基是不是要继续增派援兵呢?
李开芳就可以再次围城打援。
反正我这边全都是骑兵,跑来跑去的,速度快。
图伦城被华族控制之后,赫连斯基果然增派了兵力。
没办法,南边和北边打得都不好,他想要在中路取得1场胜利。
这个时候,王猛的小分队将托木斯克的情报给传递回来了。
李开芳觉得光是自己手中的人便可以对付赫连斯基的援军。
无事可做的陈玉成军团正好可以直插敌人的后方。
他们的目标便是巴尔纳廓。
这座城市已经成为了沙俄在东方的后勤中转中心。
华族军队终于要将触手伸到西西伯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