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7、归化城
“这归化城打下来了,我们还没好好游览一番。不如我们一边游览,一边谈如何。”杨凡兴致似乎很高,也或者没把这四万人当回事。
张世泽撇嘴道:“长宽才半里的小城,有什么可熘达的,还没有我家大呢。”
嘴上虽然说着,但是,还是跟着杨凡向归化城走去。
杨凡也不禁哑然失笑。说真的,英国公府长宽都不止250米。这个归化城没来前以为多了不起,结果一看,真是没啥意思。
不过,这里是草原,修筑城池既没有人力,也极度缺乏建筑材料。不论是木头,还是砖石都需要从很远的地方用骆驼驮载而来。
这个小城,俺答汗和三娘子足足修了八年才算彻底竣工。
杨凡用马鞭指着周围说道:“这里是汉唐故土云中郡。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王修筑云中城开始。已经有了快两千的年的筑城史了。”
张世泽也说道:“来之前我爹也和我说过。这一地区历代所建造的大大小小的古城有87座,其中比较着名的有战国时期的云中古城,汉代的定襄故城,唐代的东受降城,辽金时期的古丰州城以及大明以来的归化城等等。”
“四面较小的残破的遗址,还有原阳古城、武泉古城、陶林古城、白道古城、安陶古城、北舆古城、哈拉沁沟口古城、大古城古城、古城村古城、桢陵古城、阳寿古城、土城子古城、什尔登古城、武成古城、武进古城、云阳古城、桐过古城等等。”
杨凡点头道:“历代都在这里筑城,可见此地十分重要。这里是沟通青藏、西域、漠北和中原、辽东的交通要冲之地。”
张世泽说道:“我们丢失这里已经快千年了。现在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手中。”
杨凡表示赞同,在他看来,中华故土,每一块都是需要收回来的。
“你知道云中这块土地,什么时代最繁荣,人口最多吗。”杨凡问道。
“是唐朝吗。大唐盛世,又灭了东突厥,建朔方郡等州郡。”
杨凡摇了摇头,说道:“是西汉时期,是归化地区历史上建造城市最多的一个时期,同时也是历史上居住人口最多的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当时外套这一带的人口达到了近40万人。为了加强管理,汉代在本地区建造了大大小小的县城20多座。”
张世泽非常震惊,他接着问道:“我发现,秦长城和汉长城比大明的长城要向北三四百里地。而如今是蒙古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曾经是郡县。为什么我们后退了这么多。”
杨凡说道:“我也研究过这个问题,发现秦汉时期我们控制的地盘远远比现在还要往北。基本上蒙古戈壁以南都是我们的农耕之地。都是郡县。”
张世泽也说道:“这个问题我早就发现了。我问过我爹和我爷爷。他们说是那里土地贫瘠。产出不足以供养当地的军民,需要从内地输送粮食。汉唐强盛还可以维持。后来的朝代国力不行了。最后也只能放弃,慢慢的就荒废成了蒙古人的牧马之地了。”
杨凡说道:“我所知道的情况,还有另外的一种解释。那就是气候。”
“气候!这是什么。”张世泽奇怪的问道。
这个时代并没有气候这个词出现。所以,他不懂这是什么意思。
“气候,就是天气、气温、降水、下霜的时间,四季的交替等等。我华夏历史上有的时代气温高,有的时代气温低。气温低的时候降水就少。”
张世泽点点头,表示认同。“从万历朝开始,我大明的北方天气就空前的变冷了。降雨也大幅度的减少。可见,你说的降水和气温有关系是可信的。”
杨凡点点头,继续说道:“你知道我的作坊里,有一套自己的度量单位。我们把每年的降水按照高度划分,400毫米是一个特殊的关口。超过这个关口,就可以农耕。如果低于这个关口,就只能放牧。”
“这个我可以理解,降水少的地方,种不了庄稼,只能长草。那就只能做牧区了。”
“尧舜禹的时代,气温高,降水多,甚至导致北方大洪水。所以才有大禹治水。那时候,甚至跟早的几千年,我们的先民们再漠南这里建立了很多的城邦国家。”
上古的时候,也就是一万年到三千年前这段时期。红山文化、石卯文化等大量的古文明存在于内蒙和东北地区。甚至商人就是东北来到中原建立商朝的。
“战国和秦汉时期是第二个温暖时期,那时候,这里降水多,是可以耕种的,要不然,阴山南黄河北的这块狭长土地怎么养活的了四十万人口。”
张世泽问道:“你是说之后气候变冷,降水线南移了。这里就变成牧区了。也就是说长城是修在这条农耕基准降水线上的。所以我大明的长城就南移到了现在的位置。”
杨凡点点头,说道:“就是这样子。”
张世泽面色苦涩,说道:“那我就明白了,为什么太祖和成祖明明把漠南打下来了,后来又放弃了。如果这里不长庄稼,靠内地人力来输送粮食,那会把国家的财政搞崩溃的。”
他想了想,又忍不住说道:“那这么看,陛下让我们清除了蒙古人后,我们同样也面临着太祖和成祖一样的问题啊。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