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都吃了,曹正卿也只得将就。他发誓,就是一路从京城发配到南越,风餐露宿,他也没吃过这种苦。
在咯吱咯吱响的木板床上摊了一夜的煎饼,第二天,曹正卿眼睛下挂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精神很不好,也没了逛矿山的兴致,当天就表示要回连州。
于子林暗笑,着人安排
,用过比昨晚还简单的早饭,他们就启程回了连州。
进城后,曹正卿的骨头都快散了。
他后悔了,干嘛要提去矿山,事没办成不说,还遭了这么多罪。
休息两天,他精神才缓了过来,又去拜访于子林。
于子林正在清点府库,见到他来,拍了拍手上的灰尘出来:“让曹大人见笑了,我这想找点粮食给矿山那边送过去,可府库空空,什么都没有。哎,如此下去,咱们这连州铁矿怕是要名存实亡,解散了。”
好好的铁矿,就这么没了,太可惜了。
曹正卿心念一动,他若能帮于子林解决这事,以后于子林肯定会对他感恩戴德,同时,也能想办法将矿山占为己有。
于是他开了口:“于大人,您有没有想过向朝廷奏禀此事?”
于子林苦笑着摇头:“曹大人,朝廷已经差不多一年没给水师发放军饷了。黄统领上过奏折,好像还是没拿到银子,我这能有什么法子。实在不行就将铁矿给关了吧,左右水师的武器也弄得差不多了,这南越士兵少,需要的铁器也少,留着铁矿也没什么用。我也想过给他们找个铁器的销路,可南越这情况,能找什么路子啊!”
曹正卿趁机出主意:“于大人,我有一计。连州有多余的铁器,晋王殿下正好需要铁器,不若将柳州的铁器供一批给晋王,回头让朝廷下道诏令,从南越这边采购部分兵器,这笔银钱由朝廷下拨,这样矿工们能收到银钱,也不用关门了。”
“曹大人这法子是好,但我担心啊,矿山那边坚持不了多久了。”于子林苦笑着说,“多谢曹大人的好意。”
曹正卿见他不积极,还有关闭矿山的想法,急了。
这个于子林真的是遇到点困难就退缩。铁矿开采冶炼权啊,这可是独一份,多少地方想有都捞不着,他竟因为没有银子就要关矿山,真的是没一点远见。
这座铁矿山还是落到晋王手中比较合适。
他极力劝于子林:“于大人不若试试向朝廷反映这个情况。一座矿山的运行也花不了多少银子,朝廷应该会将银子拨下来的。”
于子林踌躇了半天,最终被曹正卿说服:“那我上奏试试,我再催一催黄统领,让他也向朝廷上书,若是朝廷拨给水师一笔银子,矿工们的工钱自然就能发得起了,矿山也不用担心要关闭了。以后有了晋王殿下那边源源不断的需求,矿山也就有了稳定的进项,也不至于维持不下去。曹大人,你可真是咱们连州的福星啊。”
“哪里,哪里。”曹正卿嘴上谦虚,心里却有些得意,连州之行如此顺利,殿下定然会很高兴。
***
当天下午,于子林就给黄思严去了一封信,信是当着曹正卿的面写的。
上面直接催黄思严给欠矿山的银钱,还说了矿工们闹事,不发工钱就不干活,让他抓紧些,若实在没钱,就上书朝廷,朝廷今年应该会给南越水师拨一笔银子的,到时候先把欠矿山的银钱还了,免得矿工们闹事不干了。
最后他还表示,自己也会向朝廷上书连州铁矿的困境,恳求黄思严戮力同心,一道解决此事。至于以后,矿山的事不用黄思严操心了,就麻烦他这一次,因为自即日起晋王会从矿山采购铁器,矿山也能正常运行。
黄思严看完信,一头雾水。
他什么时候欠矿山那边银子了?矿工们每月的银子不发得好好的吗,怎么会闹事?还有,矿工们什么时候闹事了,他怎么不知道?
他家公子有的是银子,怎么可能欠矿工那点辛苦钱,这于子林到底在写什么?要不是信的末尾有他的印鉴,黄思严都要怀疑这是有人冒充于子林写来的了。
不过他到底不傻,于子林让他借机向朝廷要银子的意思还是看懂了。
琢磨了一会儿,黄思严赶紧拿着信去找刘子岳。
刘子岳看完信就知道于子林在干什么了。
他笑着说:“你就按于大人所说,向朝廷上书,说说你们水师多久没发饷银了,将士们生活无以为继,再这么下去要饿死了,又说你们欠了矿山那边多少银子,实在是没法子,恳请朝廷拨一笔款项给水师。这都一两年了,朝廷总共就上次给了十几万两银子,他们从南越征了这么多税,养维护当地治安的军队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写奏折吧。”
黄思严挠了挠头:“这个于大人,都是自己人,有话直说嘛,绕这么多弯弯道道干啥,小人都差点以为是骗子。不过公子,咱们这次能要到银子吗?去年底,小的还听公子的,给朝廷写了一封卖惨的信呢。”
最后朝廷就几句话把他打发了,说什么朝廷现在很困难,请南越水师坚持坚持,等平了乱,局势稳定下来,会将银子补发给他们的,朝廷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劳等等。
黄思严当时就气得将这封兵部送来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