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零章 空印
张若麒这次带着重大的使命前来金海镇,当然不会是空手而来的。
他虽然没有给杨振及其部将们带来一石粮、一门炮、一杆火枪,但是却给杨振带来了杨振最渴望的东西。
现在的杨振手上又有了崇祯皇帝御赐的,并且已由兵部签印俱全的空札三百函。
而且跟上次移防金海之前崇祯皇帝封赏他的时候几乎是一模一样,三百函空札当中有协守总兵空札五,副将空札十三,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空札各二十,营兵千总空札七十二,营兵把总空札百三十,足够杨振奖励有功将士了。
所谓空札,就是在人事任免的文书上面,预先盖上兵部或者吏部的打印,需要用时再填写上具体内容,比如任免的人员姓名、就任的具体职司以及任职的具体地点。
这种盖了用了印的空白文书,本来是不允许出现的。
明初洪武年间,大明朝就曾因此发生过一桩牵连很多人并令很多人人头落地的空印桉。
但是洪武以后,这种事情却又开始屡见不鲜起来了。
原因就是大明朝的总体行政效率不高,而朝廷和地方的各种事务又非常繁琐。
那些涉及到官员任免、武将选拔的事情,如果是在京师发生的,一切都好说,到部核验,验明正身,然后发给敕印官凭,也都容易一点。
可是对于那些身在九边诸镇或者说边疆地区的文官武将的任免、拔擢、转迁问题,就很麻烦了。
如果是太平年月,哪怕是边疆地区比如辽东,比如云贵,比如甘宁等地,也可以勉为其难千里迢迢入京接受核验,然后领取敕印官凭。
然而一旦到了战时,类似辽东、云贵、甘宁等地,不仅道路阻隔难行,而且形势瞬息万变,不可能再按部就班一个个跑到京师接受核验,然后领取敕印官凭,然后再折返回去接着打仗。
遇上这样的情况,文官的情况还好说一点,毕竟没有那么紧急,可是武官的任免、升迁与调转,可就麻烦大了。
于是给钦差、总督、巡抚们的空札,就又渐渐出现了。
到了明末崇祯年间,这样的问题当然是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到了总兵满地走,副将多如狗的程度。
比如辽西,屁大点地方,几乎是一地一总兵,一城一总兵,最后城池分完了以后,干脆一营一总兵,一堡一总兵。
包括其他的边镇也一样,以往都是一个镇守总兵,下面几个协守副将,然后有几个分守参将,这就已经了不得了。
但是现在,同样一个边镇,下面分作了几个协,每个协都有了总兵与副将了。
当然了,这也是眼下的大势,朝廷除了能够拿出这些东西作为对有功将士的奖赏之外,也实在拿不出其他东西来了。
比如这一次,崇祯皇帝好不容易下了狠心,从前首辅薛国观的家里抄出了十几万两的银子,可是还没有捂热乎就叫丁启睿、杨文岳给要了去。
原本打算给杨振所部兵马多少补发一点欠饷,多少发放一点赏银的崇祯皇帝,一番分派之后发现无法兑现。
于是也只好捏着鼻子在杨振麾下武官的晋升上面大放水了。
毕竟现在正是用人之际,金海、登来二镇兵多将多,而且战事连绵,若不破例升赏,破格任用,谁给你继续卖命呢?
对此,杨振正是求之不得,他叫人送往山海关兵部分司的捷报里,就有这样的意思。
所以,杨振也不想故作清高,或者固执地违拗这个大势,对他来说,既然已经如此,那就顺其自然好了。
当然了,崇祯皇帝给他的这个待遇,或者说兵部上书陈新甲肯将原属武选司的权力下放给他这么多,让他自己直接拣选任命这样高级别的部将,应该说,也是非常难得的一个特例了。
如果不是兵部尚书陈新甲也希望杨振能够尽快出兵关内,帮他助剿流寇,挽救一下濒临崩溃行将失控的局面,杨振是绝无可能得到这种特权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眼前的这个情况,对杨振是有利的。
且说四月二十一日上午,在旅顺口内的西港,送别了新任的登来巡抚方一藻以及朝廷钦差兵部职方司郎中张若麒之后,杨振于当日下午在总镇府前院大堂召集了在旅顺口的诸将议事,当着皇帝派来的御马监提督太监褚宪章的面儿,公布对镇江堡之战有功将士的升赏。
其实说白了,也就是大发委任状。
不过杨振不会像朝廷做的那样只给委任状,不给人马饷械。
杨振在兵部武选司发给的空札之上加盖的征东将军印,可是绝对算数的。
即使杨振一时不给你调配兵马,也一定会择机让你自行扩编兵马的。
而与扩编出来的兵员对应的,要么是土地,要么饷银,二者必居其一。
所以朝廷的空札不值钱,可是到了金海镇,加盖了杨振的征东将军印,那就不一样了。
就在当天下午,杨振正式发放兵部官凭——
任命仇震海为安东前锋总兵官,率领安东团营人马驻防镇江堡城并守卫鸭江以东直至安州地区,协守总兵府驻安东城。
任命俞亮泰为登来东路协守总兵官,率领金海东路水师营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