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炮轰盾车
致提前爆炸产生意外。
最重要的是,发射出去的炮弹由于轻质木托的原因,会造成头重尾轻的问题。
炮兵将一根木质信管塞进炮弹引信孔内,然后小心翼翼的推入炮膛。
相比明军以往不成熟的开花弹,这样操作会安全很多。
“轰隆隆……”
在隆隆炮声中,方阵中炮兵还在在不停开炮,突然一门神武炮开始轰鸣:
“轰隆隆!”
一道沉闷的声响中,第一门神武炮身剧烈一震,瞬间喷出一道火光。
大股的浓烟中,一颗大大的黑色铁弹拖出长长的弧线飞向正白旗汉军盾车阵中可是并未爆炸……
“卧槽,完蛋了,这颗炮居然是哑蛋……”
看着飞出去的炮弹落地后再无动静,孙应元不禁怔了怔,他没有想到第一炮就哑火……
周围的炮兵们也是无言,第一炮就哑了,好丢人啊!
开花弹,本就逆天,技术不成熟很正常,大明的军匠们能搞出来就不错了,以后军工上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轰隆隆……”
炮阵中,龙腾军炮兵不断发射炮弹,火炮声音震耳欲聋,浓烟密布。
大颗大颗沉重的铁弹呼啸而出,飞向冒死冲来的正白旗汉军。
各炮的炮手在拼命的打炮,发射后立时用打湿的棉布木棍清刷炮膛冷却,再继续装填炮弹。
这时,忽听明军阵地又一声不同炮响,炮弹轰隆而来,李之源看着天空飞来的黑点,吓了一哆嗦,急忙趴在马背上……
“轰隆隆……”
一声砸地的闷响,激起好大片泥土,第二颗开花弹终于炸响……
汉军阵中瞬间血雨飞溅,十几个人飞起又落下,刚刚还是一个大活人,落下后直接变得七零八落的,内肚大肠都溅了一地……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飞溅的碎木片,瞬间洞穿几个汉军的身躯,将他们炸成碎肉,周围惨叫连连,还有十个人断胳膊断腿。
周边没有被波及的汉军吓的半死,可片刻后,他们在李之源的指挥下,推着盾车又开始缓缓前进……
李之源原本乃是大明游击将军,大凌河之战投降建奴,经过多场对明军的胜利,如今已经升为汉军正白旗固山额真。
这些汉奸在大明一击即溃,几乎个个都是逃跑将军,但在建奴却个个勇猛无比。
在明末清初的战场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战斗力孱弱的明军,一旦投降清军,战斗力就会迅速变强。
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关宁铁骑,在东北大地上与八旗军反复拉锯。
由于满洲八旗出色的野战能力,明军往往只能被动地蜷缩于坚城之后,依赖红衣大炮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这样的情形很容易让人得出明军战斗力不及清军的结论。
然而奇怪的是,在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投降清军以后,明军战斗力却直线飙升。
不仅将李自成追杀得穷途末路,而且径直打过江南,消灭了南明朝廷。
前后鲜明的对比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明军投降当了走狗之后,反而脱胎换骨了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对明朝末期的军事力量做一个简单分析。
在人数上,明军虽然远胜过建奴,但其构成却五花八门,自然在战斗力上也就良莠不齐。
一般而言,明末作战能力最强的军队公认为吴三桂麾下的关宁铁骑,其次是孙传庭手下的秦兵和卢象升手下的天雄兵。
至于后期坚持反清复明的郑成功军队,则主要活跃于海上,其陆上实力不见得强到哪里。
明军作战不及建奴主要表现在辽东战场上,当实力最为雄厚的关宁铁骑也占不到八旗兵一点便宜时,其余明军更加不值一提。
在人们的臆想当中,大明应该是装备精良、粮饷充足的一方,而清军则应该是刚刚走出白山黑水,并且手持落后武器的野蛮之辈。
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建奴的装备、给养、后勤远非明朝可比,而且早期的建奴极其善于学习他人所长,这在他们的装备演进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由于不擅野战,明军开始大规模地列装火器,起初这给建奴带来很大杀伤,甚至努尔哈赤本人,也在攻宁远城时遭明军炮击而重伤。
不过很快建奴就掌握了火器的精髓,他们不仅在俘获的明军火铳和大炮中优中选优,而且高薪聘请葡萄牙人与荷兰人充当教官。
如此一来,明清之间的火力对比逐渐拉平。后期并大有反转之势,明朝更加难以守住本就岌岌可危的防线。
当吴三桂投降建奴以后,这支昔日被朝廷寄以厚望的力量,却转身充当起了八旗军的先锋。
他们开始从北到南全面平定残存的明军,由于本就是大明帝国军事实力最强的部队,所以投降后的关宁铁骑在消灭起义军和南明朝廷时,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到了后期满洲八旗军几乎很少出现在正面战场上,反而是投降后的明军与未投降的明军之间生死相搏。
作战对手不同是决定战场表现不同的主要原因,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后勤、待遇等其他方面的因素。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