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阿房宫赋
【第一首夸杜牧前生是江总,江总其人,诗写的还不错,但是他是一个实打实的佞臣啊,把自己比作江总,杜牧开心才怪。】
【第二首“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同理,杜牧不因为自己诗词写得好而自得,他在意的也不是诗名,而是建功立业。两首诗,真耿直,属实直戳杜牧痛点了。】
杜牧认同地点头,虽然他现在还不认识李商隐。但是他作证,就算是现在年轻的自己,这两首也都在他的雷区蹦跶!他要的哪里是写诗的名声。
与此同时,李商隐吃惊地张大了嘴巴,看天幕解释完才恍然大悟。
“我只是想说他诗做的真好……”
他检讨,自己写的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总之,杜牧的官慢慢升起来了,然而他也对朝廷失望至极,他不想党争,也无心仕途。杜牧心累,一心向朝廷请求外放。】
“哎——终究还是伤了一位贤才的心。”
刘彻唉声叹气:“是朕的话,是决不会令任何一个有才华的人伤心的,不过天幕什么时候能推一推人才,比如像这种伤了心的,朕收,大量收。”
说到最后他图穷匕见。
【当然,他也没亏待自个儿,只想去个富裕的地方做咸鱼好好躺平,大中三年,杜牧先是写《上宰相求杭州启》,请求外放到到杭州当官,未果,第二年又连续给宰相写了三封《上宰相求湖州启》。】
大明
“湖州,杭州……果然都是好地方。”朱元璋摩挲着下巴。
一个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一个是湖广熟,天下足的湖州。
朱元璋撇嘴,觉得杜牧简直太会挑了。这两个地方,都让他想起了一个人——张士诚。
【在坚持不懈地上书后,杜牧终于如愿以偿,成功调任湖州,担任湖州刺史一职。然而,仅仅是在一年后,大中五年,杜牧转任考功郎中。是的,他又回京城了。】
【杜牧也需要其实心里还是不想放弃,但是在起起落落,反反复复的仕途生涯中,他已经蹉跎掉了所有青春,他不再年轻了。但是近五十年的人生,除了卓越的诗歌成就外,他几乎一无所成。】
扬州
杜牧黯然,本就不高的情绪直直跌落谷底。
他想笑一下,却发现自己勾不出一个笑的表情。
“可惜一把宝剑了……”刘彻惋惜,一开始不了解杜牧的时候,光是一篇《阿房宫赋》就俘获了刘彻的心。
跟着天幕他又了解杜牧的军事论著,地方政绩,无一例外都证明了杜牧是能治国理政的人才,在
军事方面更是大有可为。
但是这样一个人才,五十年都没怎么用过。
李世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这是属于他大唐的人才,怎么能让他荒废了呢。
【又一年,杜牧升任中书舍人,正五品,这是他担任的最大的官。可能是发觉自己命不久矣,他重新修葺了祖上的樊川别墅,闲暇之时与三五好友怡情娱乐。】
【至冬日,杜牧病逝,卒年不到五十岁。牧临死前,曾将自己的大部分文章烧毁。】
不到五十岁?
今年已经是大中四年了,大中五年回京,次年病故。
“怎么会这么快……”
李商隐算着时间,一时怔忪了。
他才认识杜牧一年,但是杜牧的人生却,却仅剩两年。
李商隐心里十分酸楚,只觉黑漆漆的压抑之感迎面扑来。
天幕开始流动,新画面出来了。
“延翰——”
沉疴在身的杜牧有感于大限将至,他艰难唤道:“去……帮我把文稿……拿来。”
“舅父,您歇着,我这就给您去取。”年轻人闻言抬头,担忧地看了一眼杜牧。
少顷,拿到文稿的杜牧坐在床前仔细翻阅整理,渐渐分出了两摞。一摞高,一摞单薄,连三分之一占不到。
分成之后,杜牧起身,抬着那摞高的文稿,抬着虚弱的步伐,走到了火炉前。
哗啦哗啦,文稿倾落到火炉中。
“舅父——!”
年轻人眼睁睁看着火炉一瞬间暴涨的殷红火焰。
而杜牧只是疲惫地摆手:“我死后,余下的就交由你整理。
”
【杜牧曾言“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也许是因为他对自己的高要求,所以他才将这么多年来的作品烧得仅余十之二三。得幸于他的侄子裴延翰留有抄录二百多篇,合文整理后,杜牧的诗文主要收录于于《樊川文集》,现共有486题524首。】
这一生都被天幕剧透了……杜牧无奈,伤心啊,看着自己的脸变成了褶子皮。
他忍不住捏了一把自己现在还充斥着满满胶原蛋白的脸。
这么老又形容枯槁的人才不是他呢。
女声朗朗:
【十里扬州路,三生杜牧之。后来当我们谈到诗人杜牧,总会想到他在扬州时风流不羁的那一面。】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春日明媚,婉转悠扬,“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含蓄灵动,蕴藉婉约,“二十四桥明月夜,何处玉人教吹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