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再见故人
足足过了盏茶功夫,幺蛋才说完。
王剪摸了摸他的头发,轻声说道:“都跟爹娘说清楚了?”
幺蛋点了点头:“嗯,全都说了。”
除了嘴里说出来的话,他也在心里说了不少东西。
因为周边人太多,他没把这些心里话说出来。
回村子的路上,马三爷建议道:“剪儿,现在你和二蛋都是大官,而先人的坟墓只是一个低矮的土丘,还是得立个碑。”
动祖坟是大事,马三爷和福伯等人虽然心里有想法,可还是不敢轻举妄动。
必须要王剪三兄弟决定,才能有所动作。
王剪沉默片刻,随后对马三爷说道:“三爷,暂时不动,等过几年再说。”
马三爷点头说道:“好,这是大事,等你决定好了再弄。”
回到村子以后。
王剪对薛仁贵和二蛋说道:“你们带君买和蔷薇在马家庄里面转转,我现在去一趟龙门县县城。”
薛仁贵点头说道:“二哥,记得多带几个禁军过去。”
经历了黑山贼袭击的那件事,他们现在对这片土地都快生出心理阴影。
王剪笑着说道:“放心吧,我把虎哥、天一和禁军都带上。”
去县城的路上。
许虎亲自给王剪驾马车。
而王天一则骑着马屁,和一群骑马禁军在一侧护送。
一行人来到龙门县大门口时,看守城门的四个县令连忙行礼道。
“拜见县公大人!”
他们不仅不敢阻拦,还把挡道的百姓"请"到两侧。
等车队走进城门以后,一个年老的县兵对一个年轻的县兵叮嘱道。
“三娃子,赶紧去禀告县令老爷,说县公大人来了。”
“好。”
唤作三娃子的年轻县兵,撒腿就往县衙跑去。
走在县城里时,王剪也把车帘拉开,慢慢看起沿途的街景。
说实话,县城的建筑和去年相比,并无太大变化。
只不过街上多了一些穿锦袍的士子。
他们三五成群,行走在大街之上,嘴里聊着诗句。
“那首《悯农》写的真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而且还挂在马家庄酒肆的墙上,告警吃饭的客人,千万不能浪费食物。”
“那首《元夕》写的更妙,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的太美了。”
“两位仁兄,你们可知道作这几首诗的是何人?”
“是谁?”
“龙门县县公,当朝御史大夫,王剪!”
哗啦!
周边几个士子全都一脸惊讶地看着他。
“梁兄台,懂得真多!”
“没想到这两首诗的主人,来头这么大。”
听到小伙伴的夸赞,说出两首诗来历的士子,尽管身上的袍衫洗的发白,可他此刻还是骄傲地微微仰起头来。
他继续神秘兮兮地说道:“这位才华横溢的王县公,可不仅作出这两首诗,他在长安还作了不下五首诗,而且每一首都是传世诗篇!”
了不得!
小伙伴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他们连忙追问:“梁兄台,快说说王县公作的其他诗。”
梁姓书生说道:“这第一首名叫《闺怨》...”
他们在谈论着王剪时,刚好看到王剪的车驾走过来。
他们看到披甲执矛的禁军开路,两名往路两旁躲避。
等王剪一行人离开后,这帮士子对着禁军指指点点。
“也不知道是哪个尊贵的大人物,来龙门县溜达。”
“肯定是皇宫的人,那些甲士看着可威武了。”
他们猜测了几句后,便将其抛之脑后,而是把目光重新放到梁姓书生身上。
“梁兄台,接着年王县公作的诗句...”
对他们来说,这等大人物是他们永远攀附不上的存在。
还不如聊聊诗句,来的过瘾一些。
龙门县内的百姓,看到这群甲士停在商盟大门口时,全都远远地围了过来。
看戏吃瓜这个优良传统,他们可是代代相传。
商盟一楼大堂内。
粮商李富贵、朱有才、黄老四,酿酒商薛义龙,纺织商麻陵子、陈发财,瓷器商杜坚等商盟成员,全都走过来恭敬行礼。
“草民见过县公大人。”
王剪看着这帮熟悉的故人,笑着摆手说道:“诸位兄台不必多礼。”
“最近生意怎么样?商盟的运转可有问题?”
马家庄商盟是他和马周捣鼓出来的,因为去长安比较匆忙,这个商盟并没有发挥出太大的作用。
不过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在旱灾以及后面筹备军粮上,还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商盟副会长李富贵作为代表说道:“县公大人,商盟运转比较好,朱县令很支持我们。”
“我们现在除了经营各自的生意以外,还批发贩马家庄贞观犁,跟在马家庄的屁股后面喝了点汤。”
“可惜马家庄宣纸的产量太少,而且都运去长安贩卖,要是我们能卖纸张,那赚的可就更多咯。”
李富贵知道贞观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