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条道走到黑!
“不必叫了,碽妃。府内下人,已经全都被我处理了。事急从权,还望碽妃莫要见怪。再者,一路赴死,即便去了黄泉,碽妃也能有人照应。”
说完,李善长便从怀中拔出了短刃。
碽妃明白,自已今天绝无幸免可能了。
她退了两步,从怀中猛然拔出短剑。
“李善长,你机关算尽!终有一日,你也会死在自已的谋算之下的!”
说完,碽妃便将短剑扎进了心口。
……
碽妃死后,李善长立即收拾好了后事,然后趁着城外强兵来袭,不断将火球投掷到城内的时候,趁机引燃了碽妃的府邸。
火焰熊熊燃烧,顷刻间便将这处府邸烧成了灰烬。
于是,自然而然,碽妃的死,被扣到了陈友谅的头上。
至于之后的事情,则是朱元璋亲率大军而至,结了洪都之围。
碽妃的死,虽然令人伤怀。
但至少洪都保下来了,陈友谅则是兵败如山倒,大片的领地全都被朱元璋占据。
此事,蓝玉非但没有遭受斥责,反被擢升,加以重用。
而李善长也因此平步青云,更是被朱元璋所倚重。
但是碽妃的这件事情,却一直成了他心中颇为严重的心结,时不时便会因此而噩梦惊醒。
伴随着时间流逝,碽妃所诞下的两位皇子也逐渐显露锋芒。
四皇子朱棣英姿勃发,膂力过人,更兼在军中磨砺过后,已经逐渐展露出了他的将帅之才。
至于十二皇子朱柏,则表现得更是优异。
甚至连朱元璋都隐约担忧他的才华,会影响到老大朱标的太子之位,所以才会匆匆将他赶去荆州城就藩。
朱柏他越是表现得足够优秀,李善长便越是难以忘记那一日碽妃月下的自刎。
当初在应天府中的时候就已经如此了,更何况现在人家已经就藩成为了湘王呢?
荆州城的这桩事,他之所以要彻查到底,李善长不敢确认是不是因为有当年碽妃的原因在里面。
毕竟在当年,碽妃死的时候,朱柏还只是个稚童而已。
“不可能的,当时朱棣尚且年幼,朱柏更只是个不谙世事的稚童而已。他肯定不知道这件事情的!”
李善长如此这般地对自已安慰道。
他的脸色苍白,双手颤抖着。
在一切都还没有尘埃落定之前,他始终在心中抱有一丝幻想。
自已那么足智多谋,当初又做得那般天衣无缝,绝对不可能有人能查到当年之事的!
即便是湘王朱柏,他也应该是没有那个实力的。
自已的地位稳固……想来即便有一些风言风语,也对自已造不成什么威胁的!
一念及此,李善长的内心才稍微有了一缕安心。
但他的脸色却仍然苍白,仍然惴惴不安地担忧着。
冥冥之中,李善长有一个预感:这件事情应该很快就会尘埃落地。
就是不清楚,这件事情的结局,究竟是好是坏了。
深夜的应天府,街道上没有丁点儿光亮,只有巡城的士卒和还有打更的更夫出没。
此时,皇宫之中。
在朱元璋的案前,摆放着的是一份验收报告。
徐达、常遇春从荆州城带回来的土豆皮、玉米还有大豆的种子,朱元璋都秘密安排杨宪进行试种植了。
其长势相当不错,杨宪也借此机会,将前期的验收报告提交了上来。
报告上所描绘的内容,其实跟当初徐达、常遇春二人口述的,基本一致。
由此可见,等到这三种粮食种植出来之后,如果收成没有太大出入,那便可以尝试着在南北各地,进行尝试种植。
然后,两三年的时间内,就可以向着全国各个地方进行推广了。
到了那个时候,大明的所有田地里,都能够看到这三种农作物的身影,而百姓们也会因此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大明的经济也会因此得到复苏,并快速发展起来。
尤其人口!
人们填报了肚子,就能够繁育出更多的下一代。
那么十年之后,大明的国力将会达到一个难以估量的程度。
一想到那美好的未来,朱元璋便不由心中一阵激动。
他奋斗了一辈子、反抗了一辈子,所为的不就是让老百姓们能吃上饱饭、穿上新衣么?
但就这一点看来,老十二就藩之后,倒也做了不少实事。
怪不得荆州城的老百姓,那么拥戴他,甚至要给他修生祠呢。
朱元璋脸上的笑意一闪而过。
虽说这是好事,但却总是让他感觉心里似乎有点膈应。
这种情绪,甚至就连朱元璋他自已,都说不清楚究竟是为什么。
正在这时候,吴伴伴小碎步走了过来:“启禀陛下,太常寺卿求见。”
“胡惟庸?”
朱元璋一愣,道。
“这么晚了,他来找咱作甚?”
“这……太常寺卿只说有要事求见,并未说究竟是什么事情。”
想了想,朱元璋道:“让他进来吧。”
“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