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湘王殿下心系天下,岂有门户之见!?
“嗬嗬。不过小王爷这么一闹,我们跟荆州那边儿的盐铁生意,倒是被绝断了。”
“谁说不是呢,我们家的布匹、桑蚕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小王爷毕竟是少年心性,做事难免失了分寸。敲打敲打吧,让他也长长记性。”
“既是这样,那么我家的商队,今后就不往荆州城去了,绕个道。诸位呢?”
“你都这么说了,我们又怎么能甘于人后?打今儿起,我们家的布匹、丝绸,不会再往荆州运了。”
“那我们家酿的酒,原材料也不从荆州买了,区区谷物、酒曲而已,就不劳烦小王爷操心了。”
……
在场众人纷纷表态。
这一圈下来,关乎荆州城的粮油米面、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几乎都开始遭受制裁了。
这些镇江府的氏族代表们,情绪尤为高涨。
甚至都不约而同地开始期待了起来。
期待那位风头正劲的小王爷,突然遭到这种打击,会是一副什么样气急败坏的面孔。
光是想想,都觉得甚是有趣啊!
聚会持续的时间不长,谈完了事情后,在场的氏族老人,都各自散场离开了。
仆役们上前,细致地打扫起卫生来。
等到这院子里的监视得走远,他们有意无意地守在了四面八方。
中间那个仆役,则是悄悄从怀中摸出来一只信鸽。
在他的脚上绑好密信,而后朝着荆州府的方向,将其托向了高空。
鸽子扑棱了几下翅膀,一跃而起,消失在了天际尽头。
做完这一切,仆役们又闷着头,好似无事发生过一般,继续忙着对茶室进行清洁、善后。
自从湘王朱柏抵达荆州城之后,便一直在着手进行着荆州城的重组计划。
杀贪官污吏,镇豪强氏族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他将百姓的赋税降低到了历史最低,除开几项最基本的赋税之外,所有能减免的统统减免。
当然,这也只是政令的一方面,只能对老百姓起到一定的造福作用。
但效果却并非立竿见影。
真正让老百姓们对湘王朱柏感激涕零的,当属土豆、玉米和大豆等新农作物的广泛种植,以及灌溉水源的建造。
这些可以当成主食的农作物,产量达、收获快。
除此之外,因为地理条件的原因,导致虽然荆州城左近便有河流,并且降雨也还算充沛,但附近的耕地却多荒芜、干涸,导致百姓们不得不去江边担水浇灌,这一去一回便是至少一个时辰,太耽误事儿了。
所以,湘王朱柏索性大手一挥,令人造了一条引水灌溉的水渠,大大缓解了农田的灌溉压力。
不过寥寥一两个月的时间,便能够给老百姓们带来切实的粮食丰收,让人可以填饱肚子。
除此之外,湘王朱柏在就藩之后,还严厉了律法,但凡有作奸犯科者,一缕严惩。
多想措施并行,荆州城的风气焕然一新,百姓们的面貌也因此大为改观。
每个人的眼中都重新燃起了对于生活的希望。
而作为试点工程,荆州城的成功,是完全可以在任何其他地方进行复制的。
尤其土豆、玉米和大豆这三种新农作物的引进,每年至少能拯救一两百万的灾民!
不夸张地说,只要能够按照指引,认真开垦、种植,悉心照料,不出三年,整个大明帝国将再无饥荒,更不可能会有人被饿死!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湘王朱柏无私奉献出来的。
作为藩王,他完全不需要做到这种程度,只要牧守一方,庇佑他藩地的子民便足以。
最难能可贵的是,朱柏心系天下,并没有门户之见。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湘王朱柏的名字,在大明境内的山川湖泊不断被人传颂。
然而作为主角的朱柏,对此却并不知晓。
他只是坐在湘王府的书房里,不断阅读着黑冰台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情报数据。
各地的旱灾、水灾、病虫害等消息,被他不断加以整合,做出相对应的援助。
此时,摊在朱柏面前的,便是南方某城的水灾情况。
有三个村落被突如其来的洪水淹没,虽然受灾严重,但好在百姓们没有太大伤亡。
此时,这些灾民正挤在一座边城里,绝望等死。
朱柏沉吟片刻,提笔在纸上写下了对应的援助方法。
“调遣五十匹快马,先将紧要的医疗物资、救命干粮送到。后续的赈灾物资,随后会以大车托运的形式运抵。”
朱柏沉声说道,在墨渍未干的的宣纸后面,盖上了自已的印信。
“你们可以先走承乾公路,在南阳绕道南岭公路,一日便可抵达灾区。”
“是,尊主!”
铁鹰士双手接过王令,匆匆出发了。
果然不出朱柏所料,救援快马一路疾驰,终于是在傍晚时分抵达了那座边城。
应急口粮、药品按顺序进行了发放,保证每个人都能有吃的。
虽然只是干硬难咽的压缩干粮,但泡在水里煮沸之后,却变成了芬芳扑鼻的土豆、玉米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