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老朱:难道咱真的冤枉他了!?
这的确是湘王殿下的打仗风格。
要么不打,要打那就必然是尽数屠灭对方,不给敌人任何的机会!
徐达的震惊,是从湘王的武力和建筑能力出发的。
而浙东派的诸位文臣震惊的地方,却是湘王在民间的动员力。
非但诸子百家齐齐出动,无怨无悔地提供了不计其数的帮助,甚至就连大明境内最大的行商范蠡也进行了无私的奉献!
这些林林总总的开支,全部加在一起,可以说是一个令人惊惧的天文数字了。
要是全部由大明朝廷承担,别说今年会不会出现财政赤字了。
恐怕就算是明年、后年,乃至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财政方面都将会出现严重的窟窿!
倘若在这期间,出现任何的洪涝、旱灾等等天灾的发生,那朝廷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能力进行救灾赈灾。
甚至说得更加极端一点,连臣子、士兵们的俸禄,都没有办法正常发放!
那时候,整个大明境内,都将会不得安生。
而湘王殿下的亲自出手,则是彻底扭转这一惨烈情况的出现。
众人不由心中好奇、诧异了起来:湘王殿下的底蕴,究竟得有多么丰厚啊,居然能够一人独立承担起如此巨大的开销。
同时,又对于湘王麾下那数之不尽的军队,感受到了浓浓的震撼与畏惧!
千言万语,最终全部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幸亏湘王殿下心系大明。否则,这后果不堪设想啊!
事情,变得愈发不可控起来了。
在无心推动之下,眼看即将滑落至无法挽回的深渊。
朱元璋此时虽然表面上沉着冷静、面无表情,但其实他内心里早已经充满了焦虑。
这桩事情,要是得不到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那么这天下百姓的悠悠众口应该如何去堵?
对付大臣,朱元璋从来都是一杀了事,根本不把他们当人看待。
但对于大明的老百姓,尤其是耕田种地的忠厚农民们,他是当真下不去杀手。
而他所依仗的这群大臣们,平日里一个赛一个的聪明,但真到了需要他们出谋划策的时候,却又一个个全都哑了火,如鹌鹑一般缩在阶下,一言不发。
这更是令朱元璋心中恼怒了。
俗话说,食君俸禄,为君解忧。
今日,这忧愁如何得解?简直就是一群酒囊饭袋之辈!
正当事情陷入焦灼之时,吴伴伴满头是汗地又冲了过来,躬身对朱元璋说道:“陛下,太子殿下到殿外了,恳求拜见陛下。”
老大?
他这时候过来作甚?
朱元璋眉头微皱,心中有些意外。
但转念一想,应该是老大发现了先前圣旨的事情,所以想要来劝自已一劝吧。
一念及此,朱元璋便不由觉得一阵古怪。
事实上,正是因为有了那一封密函,所以自已才能得知,老十二哪儿是在跟自已斗狠置气啊,他分明是想到了自已所未曾想的事情,提前将北疆的灾患给解决在了襁褓之中。
很显然,自已是彻底错怪了他。
但这事儿,还真不能完全算是自已的问题。
谁让老十二把保密工作做得太好的?
甚至连毛骧的锦衣卫都没有察觉到任何的异常。
且慢!
朱元璋忽然眉头微微一皱,瞬间明白了过来,这应当是因为毛骧对于锦衣卫的管制并没有完全到位,所以才导致出现了这种严重纰漏!
看样子,等到这桩事情结束之后,是该好好整顿一番锦衣卫,把毛骧好好敲打敲打了。
有了毛骧来替朱元璋背锅,他顿时感觉好受些了。
虽然心头仍旧有些不爽利,但他还是勉强点了点头:“宣。”
“是,陛下。”
吴伴伴领命,将太子殿下引进了勤政殿。
“儿臣叩见父皇!”
太子朱标恭敬地向朱元璋行礼,在获准之后才起身。
他扫视了一眼又是惊惧不定、又是愁眉不展的诸位大臣,心中大概便已经有了分寸。
大体上算是知道了这桩棘手的事情此时进展到了哪一步。
“父皇,十二弟的事情,儿臣已经听说了。”
太子朱标直截了当地将事情挑明,说道。
朱元璋闻言,微微颔首:“咱也猜到了,你应该就是为了这桩事情而来的。”
“怎么,你有什么想法?”
朱标坦然说道:“儿臣只是听闻十二弟拒绝了圣旨,担心他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所以才赶过来的。”
“至于别的事情,儿臣此时并不知情。”
他的这番话倒是的确没有撒谎。
毕竟,北疆的事情,此时也就只有黑冰台的铁鹰士把消息传了回来。
倘若要凭借别的渠道,那少说也得是两三天之后的事情了。
尤其令朱元璋感到恼火的,是他专程设立的情报机关锦衣卫,竟然对北方疆域发生的这些事情毫无所知!
当初之所以设立锦衣卫,就是为了监察天下,洞察这普天之下的所有风吹草动。
很显然,锦衣卫的这种做法,是相当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