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隋朝灭亡的原因!步子迈得太大,扯到蛋了!
些有威胁的政敌消灭之后,又以谋反罪灭杀了北周那些有实力的宗室。」
「至此,杨坚那改朝换代的计划,终于不再受到任何阻碍。」
「581年,二月,杨坚由随国公,获封随王,同年三月,宇文阐禅位于杨坚,至此,杨坚登基,成为皇帝,并改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大赦天下!」
「这就是典型的权臣篡国了。」
「历史上,这种事情发生的也不是少。」
「甚至,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了。」
「当权臣到达了一定的地位,他不篡位谁篡位?」
「甚至可以说,杨坚这种操作,在那个时期,真的很普遍。」
「至于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嘛……」
秦镇顿了顿,目光好似透过了历史长河,看到了隋朝时期,那睥睨天下的隋炀帝杨广。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一切,还得落在杨广头上。」
「说真的,杨广在后世的评价,逆天的两极分化。」
「有人毫不客气的骂他是个暴君,是个昏君。」
「但也有人吹他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千古一帝,甚至,说唐朝吃隋朝的粮食,吃了几十年,简直夸张。」
「但甭管如何,甭管是吹还是黑,对于隋朝的灭亡,他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一个,大兴土木。」
「隋炀帝杨广,最让人熟知的,就是兴修大运河了。」
「大运河,是江浙到洛阳,洛阳到北京。」
「隋朝大运河,完全做到了贯穿南北。」
「而这一点,也是后世无数人的争议点。」
「修大运河的确劳民伤财,但是,修建的大运河,也的确贯穿了南北。」
「这就是为什麽有人说杨广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了。」
「第二个,就是对外战争。」
「当隋朝一统天下,一统华夏之后,杨广自然而然,就将目光放在了高句丽,以及周边国家身上。」
「而光攻打高句丽,他就打了三次!」
「这就是所谓的三征高句丽。」
「关键是,打下来也就罢了,偏偏,三次都没打下来。」
「以至于,这三次征伐,严重消耗了国力,加剧了社会矛盾,对经济造成了很严重的负担。」
「当然,也不仅仅是高句丽,杨广也向周边很多国家进行了军事行动,诸如突厥,契丹,吐谷浑,琉球,西域等等。」
「第三个,就是迁都的问题。」
「之前其实也说过一嘴。」
「迁都,影响很大。」
「对那些世家大族而言,自家老家就在这附近,自家产业也都在京城附近,你说迁都就迁都?当然,杨广还是能压下来,迁都也算是成功了!」
「至于迁都过程中,有没有发生什麽事,那就不重要了。」
「群臣再如何阻止,最后都没成功就是了。」
「但就这麽一个迁都的问题,也足够挑起那些世家大族的矛盾了。」
「第四个,自然而然就是土地兼并的问题了。」
「土地兼并,基本上都是老生常谈的事了。」
「就这麽四点,基本上在隋末体现的淋漓尽致。」
「首先,这大兴土木,对百姓而言,就是沉重的徭役。」
「那可是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啊。」
「根据记载,杨广下令徵调河南,淮北,上百万民众通济渠。」
「徭役沉重,自然就怨声载道。」
「关键是,修大运河也就罢了,在同时期,杨广还要徵兵,去攻打周边国家,不管是打高句丽,还是打突厥,契丹,吐谷浑,琉球,西域,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兵力。」
「这样一来,兵役就变得沉重了。」
「本来,徭役就足够沉重了,百姓已经开始怨声载道了,如今,还有沉重的兵役。」
「又要挖运河,又要打仗,可以说,整个天下都生活在高压下。」
「杨广就给了天下百姓两条路,要麽挖河,要麽打仗,你自己选呗!」
「至于种地?」
「抱歉,这不在杨广的选项当中。」
「至少,挖河的,是不能种地的,也就是,淮北与河南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至少有上百万的百姓都无法种地。」
「当然,百万人口,对当时至少五千万人口的大隋还不算什麽。」
「淮北河南无法种地,不代表别的地区无法种地。」
「不过,当地百姓,的确怨声载道就是了。」
「而且,其他地区的百姓,还要服兵役,也就是说,现在就是,全天下的百姓,都开始怨声载道了。」
「而且,打仗就要徵税吧?」
「这徵税,不仅仅是从老百姓头上征,同样也要向世家大族头上徵税。」
「之前说宋朝的时候就说过了。」
「世家大族到底愿不愿意将口袋里的钱,交给皇帝,拿去打仗?」
「当然,在隋朝,你不愿意也得愿意。」
「杨广是皇帝,你不给钱,这不就是公然对抗皇帝麽?」
「你公然对抗皇帝,那你是想干什麽?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