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马甲暴露危机
近日,应天府内不知何时泛起传言:朱元璋身体渐衰,欲在驾崩前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流言一出,民间便纷纷讨论了起来,册立皇太孙可算是真正的国家大事。
皇太孙一旦册立,就意味着皇权三代已定。
所以,对于朱允炆这个暂定的皇太孙的品性,则是引起各界的诸多考量。
有人说,朱允炆还太小,各方面的能力均不能得到考证,所以册立之事有些操之过急;
也有人说,朱允炆虽然年龄还尚小,却勤苦好学,从未听说其犯下过错,有明君的影子,并且不要对一个孩子过于苛刻;
但民间最为激烈的讨论,便是朱允炆与燕王大公子朱高炽之间的比对。
北平传言,燕王大公子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虽小却能体恤北平军民,广施善事。
虽然这样的比对,对皇太孙的册立影响不大,却也话里话外的体现出人民的忧心之处。
同为皇家第三代传人,一个即将被册立为世子,贤明远扬;一个即将被册立为皇太孙,却还不知是如何品性,令人担忧。
此间传言,也是不知在何时传到了朱允炆的耳朵里,一时间,激起了他的好胜之心。
虽然他深知这个四叔家的大哥朱高炽对自己的储位并无威胁,但眼下正是关键时刻,也是不得不阻止四散的流言。
你不是在北平贤明远扬吗?那我就想办法给你调离北平。
所以当朱允炆在午膳时提出要让燕王一家返回应天府时,孔捷就立马反应了过来。
朱允炆很明显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孔捷身为一个外臣,对于此等天家私事,自是不敢说多言,但朱标在啊!
朱允炆话音未落,就见朱标猛地一拍桌子,气冲冲的站起身,饭桌上的筷子都跟着震动到了地上,他一时间有些不敢相信刚才的话竟是出自自己的这个儿子口中。
朱标刚欲开口,却见朱元璋也是大手一挥,将面前的饭碗打翻在地,随后瞪圆了双眼,指着朱标的鼻子,质问道:
“你老子还在这呢,怎的?你想干嘛?”
此时此刻,孔捷哪敢接着干饭啊,见朱元璋父子二人有些剑拔弩张之意,他不得不立马起身行礼。
一旁的朱允炆看到父亲生气,也是害怕的从凳子上站了起来,刚要下跪认错,却被朱元璋一把拉住,而后生气的站起身子,拉着朱允炆朝殿外走去。
在门口时,朱元璋不忘转头朝着朱标呵斥一句:
“咱还没驾崩呢,就想在你老子面前教育起咱的宝贝孙子吗?”
孔捷听后,也是有些震惊的咽了下口水,有些不明所以的抬头撇了朱标一眼,见太子朱标还是眉头紧皱的站在原地,便识相的低下头,思考着对策。
此刻的朱标,内心深知刚才自己的父皇所说的乃是气话。
自己生气是因为此时北部战事刚定,民生才稍有缓和,但北元残党仍是隐居草原,所以在这个时候朱允炆所说的话,未免有些太过不识大体了。
朱标并不知道朱允炆真正想做的事情其实不仅仅是表面话语那般如此简单,一想起刚刚朱元璋的态度,朱标也是一阵头疼。
“殿下,臣有一言,不知该不该说。”
朱标正在思考着,却听见孔捷传来这么一句,也是抬起头看向孔捷,神态稍有松缓的回道:“讲。”
“臣认为,小殿下刚才所说的事确实有几分道理,科举改革一事,若是能由燕王府上亲自督办,产生的效果可谓是一加一大于二的。”
“考虑北平战事,燕王一家虽不好动身,但我们却可以派人去往北平,寻求燕王府上的协助,一起完成科举改革的任务。”
“这样看来,在保证北部安定的前提下,既能完成科举改革的任务,又能树立天家威信。。。”
孔捷所言的这个想法,在朱允炆说完的第一时间,他就想到了。
但这父子二人的表现,简直有些超乎意料。
朱元璋的愤怒,可以理解,毕竟皇帝即将驾崩这样的流言传下去,谁做皇帝都会对此感到生气。
但总不至于,临走前特意警告一下朱标吧。。。
午膳后,孔捷还是一如既往的来到了文渊阁查阅一些典籍,顺便解决一下其他这些“大学士”们提出的问题。
虽然,孔捷在这群大学士面前显得过于年轻。
但不服不行啊,谁有能耐谁去想一个比当前这个改革制度更牛的方案。
身为学士,地位自然是看学问,而非年龄,这也让孔捷在这里得到了令人欣慰的尊重。
对此,孔捷只能默默的在心里感谢祖国,感谢党,感谢人民,感谢申论。。。
孔捷正与各位大学士和平交流(吹),谈论古今(牛)之际,太子府上的一名小公公突然来到了文渊阁。
“孔大人,太子殿下让奴才来知会您一声,请立刻前往太子府,太子有重要的人要领你认识一下。”
重要的人??
东宫,太子府
“太子殿下,你到底要让我见什么人啊?”
左小青有些郁闷,就在刚刚,自己差点破获一桩大案(抢劫,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