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 第二百零六章 进修班的老廖同学

第二百零六章 进修班的老廖同学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他的同桌老廖是利峰街道工厂的厂长。

利峰厂的成立要追溯到抗美援朝时期。

当初街道组织居民妇女给前线缝鞋底、做衣裳,因为贡献突出,所以在战事平息后,利峰厂宣告成立。

其实就是个手工缝制物品的小车间。

后来根据街道的需求,利峰厂又招收街道剩余劳动力成立了染布车间、蜡烛车间、火柴车间和打铁车间。

完全是一个五花八门的四不像街道企业。

利峰厂最出名的当属他们的打铁车间——他们车间生产的小煤炉质量好、又省煤,畅销整个沪上地区。

无论是煤炉、蜡烛和火柴都是这个年代居民的必需品,所以利峰厂的效益和划拨计划从来都是满满的。

但说起历史最悠久、最光荣的还是当属手工缝纫车间。

大约在两年前,利峰厂的手工缝纫车间得到上头的投资,增添了三十五台缝纫机,开始承接一些市级的服装生产计划。

本来车间的发展大有可为,可惜的是利峰厂遇到了所有企业都在面临的一个问题。

因为人情面子和管理不善,小小的街道企业里的职工越来越多。

街道上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人在厂里上班。

例如服装车间,一共才三十五台缝纫机,但正式缝纫工就有八十多个,临时工五十多人。

仅仅是在利峰厂食堂挂名的职工就有近三十人。

几乎所有的岗位都是双倍配置。

小集体企业就是这样,在招工环节存在太多的漏洞。

只要领导拉不下脸,下头弄进来的亲戚朋友是一批又一批。

廖远峰是当地街道出来的,从父母一辈开始,在街道上的亲戚朋友就有一大堆,偏偏他又是个耳根子软的人。

利峰厂的效益一跌再跌,管理也越发人浮于事,廖远峰没有从内部整顿下手,而是选择了开源。

他盯上了一笔划拨计划。

这是为广交会生产出口服饰的一个计划单子。

廖远峰几乎把自己一辈子能用上的人情和关系都用上,这才拿到了这批服装生产计划的一部分。

加工一万三千套衬衫的袖子,并负责最后一道缝纫组装工序。

廖远峰算过,涉及出口品的划拨款是最划算的。

他把人家厂里明明能随手做的缝袖子工序给生抢了过去。

而且作为最后一道工序厂家,货物会从利峰厂直接发往南方,他打的就是名利双收的主意。

可惜。

廖老同学小看自己厂里管理的混乱程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