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缘由(1 / 2)

大明锦衣 逐日武士 992 字 3个月前

所以他居然抢在万历帝前面道:“我的侯爷呀,你这是闹的哪一出啊?”

这时万历帝摆摆手道:“朕知道你不是乱来的人,你先起来话,慢慢的清楚。”

刘昊嘉谢过之后起身道:“臣这次巡边顺便走了九边的几处地方,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九边缺粮!而且粮价居高不下,导致边镇的居民吃粮很难,尤其是士兵更难!朝廷拨付的饷银经过那些文官层层扒皮,落到边镇的时候就已经没多少了,等分到士兵手上的时候就更少了!一家人别见荤腥,就是想要吃饱都很难!”

随后他就将一路打听来的消息原原本本的向万历帝描绘了一番。在他的描绘当中,边军都是英勇不屈的好汉,哪怕饿着肚子都要替大明守卫边疆!而文官统统都是吸血鬼,钱粮经过他们手里就没有不短少的!

最后他道:“所以臣就想着就用这些首级结交一下边军的军将,让他们护住臣的粮食铺子,这样臣才能挣点儿零花钱,也能让边镇的军民能吃上粮食,这样才能保住边镇的战斗力!”

万历帝用手敲着桌子不做声,脑子里却在急速的思考!现在的万历帝已经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他深刻的了解到当年开中法是如何败坏的?

首当其冲的一个原因就是损害了盐业垄断阶层的利益!让你们用粮食换食盐去卖,哪有自己卖挣的多!所以那些官员故意不给种粮的商人们食盐,哪怕他们拿着盐引也不卖,导致屯田的那些商户们白白赔了粮食!

其次得罪的就是那些高门大户!他们囤积粮食,人为的造成粮价高企。因为在农业社会里面最大的生意就是粮食,就是到了现代社会,或许粮食已经没有其他行业利润丰厚,但绝对是不显山不露水,挣钱稳定的一条好财路!所以在两相夹击之下,开中法自然慢慢的就败坏了!

想到这里万历帝道:“原来如此!可是你想恢复开中法,那盐从何来?粮食又从何来啊?”

张嘉也道:“是啊,那些盐商粮商背后站的全是士绅大户,高门望族,哪里那么容易从他们嘴里抠出盐和粮食来!”

刘昊嘉道:“万岁爷,其实这事儿也简单!内廷开一个盐场专供九边用盐不就可以了吗?然后用盐换粮食送往九边即可。而且盐生产的多了,还能将盐价打下来,让那些卖私盐的无利可图,这样盐税也能增加不少!”

张嘉道:“那你盐场你打算开在哪里?”

刘昊嘉道:“津不是有长芦盐场吗?就在他旁边开一个就可以了!至于粮食的话,臣认识很多商人,可以让他们到西北去屯田。这样初期的时候最多影响到西北粮商的收入,不会引起太多的反扑。等日后摊子做大了,不定臣顺手就能把盐价打下来,到时候官盐卖的比私盐还便宜,看那些那些盐商们如何处置!”

万历帝遗憾的摇头道:“可是这盐哪有那么容易声生产出来的!朕虽然没见过熬盐,但也在书上看过生产盐的过程,需要人力,柴火极多,一旦处置不好,聚集太多的百姓反而容易生事!”

刘昊嘉闻言信心满满的道:“万岁爷,这一点您尽可以放心!臣能用比较少的人生产出大量的食盐!”

万历帝闻言眼前一亮,道:“是什么办法?”

刘昊嘉道:“晒盐法!”

万历帝一听立刻泄了气,摇头道:“晒盐法朕也知道!可是若是晒盐法有用的话,也不可能一直都没人用啊!可见晒盐法华而不实,不堪大用!”

刘昊嘉立刻道:“万岁爷恐怕在这一点上弄错了!书上的办法和臣的办法稍有差别,因为他们没有臣手中的一样东西,那就是水泥!”

完刘昊嘉就把用水泥制作盐场的计划解释给万历帝听。同时也告诉万历帝,晒盐法其实是很有前途的,便是没有水泥也做得到,只是没人去做罢了!

其实晒盐法早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但是为什么一直到了明朝还在用煮盐的方式那?主要原因就是没钱修不出盐田来。

首先,古时候制作晒盐的盐田时,前面挖掘盐田的地基都差不多,可是地基修筑完成后就不一样了,要用多次筛选出来的细泥调和糯米浆反复的夯实,需要很多工时和钱财,可以每一块盐田都是银子铺成的!

可是这样修筑出来的盐田依旧有很大的问题!那就是那些夯土虽然被砸的很实,但它毕竟是土,在用推板收集晒出来的食盐时,泥土就会脱落混入到食盐当中,造成食盐成色变差!

而且再结实的夯土在推板反复的刮擦下,时间久了这些夯土就一层层的被刮薄,一块盐田用不了几年就要废弃重新修筑,所以这样产出来的食盐成本居高不下!

何况修筑盐田的话需要广阔的面积,那需要的银子就更多了,根本不是一般人承受得起的!那些灶户们穷的叮当响,自然是无力修筑盐田。而那些盐商们因为现在就已经赚的盆满钵满的,自然是懒得投钱修筑盐田。像这样维持住高盐价反而有利于他们卖私盐,攫取更多的暴利,自然是不会使用使用法!

万历帝听完刘昊嘉的解释气的是满脸通红,破口大骂!这些盐商官员真是该杀!一个个吃的脑满肠肥不,还把盐价弄得极高,然后偷偷摸摸的卖私盐谋取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