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一百八十三章 四面楚歌
“皇上,太后,不好了,长生岛的全伯光突然率领上万兵马分三路攻打复州,金州和南浔口……”
这一刻,朝堂之上,鸦雀无声,就像被按下了静音开关似的。
空气都凝固了。
大玉儿漂亮的眸子中闪出一抹焦急之色:“明国人,他们竟然趁咱大军不备,袭击辽南,郑亲王,礼亲王,不知你们可有何应对良策?”
郑亲王是指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
礼亲王则是指和硕礼亲王,代善。
黄台吉在位期间,封了四大铁帽子王。
分别为和硕礼亲王代善;
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
和硕睿亲王多尔衮;
和硕肃亲王豪格。
这四人如今也是大清国的中坚力量。
不过豪格和多尔衮出征在外,朝中之事由济尔哈朗、代善以及垂帘听政的大玉儿负责。M..
如今还算崇祯十六年,算下来大玉儿年龄也不超过三十。
无论是政治阅历还是谋略相比历史上的那个孝庄都还差的很远。
此时纵然她表面平静,内心却无比焦虑。
只能向代善和济尔哈朗求助。
听到这个消息,代善和济尔哈朗也非常震惊。
因为盛京朝廷,大部分人都随军出征了,留下的都是一帮糟老头子。
代善斟酌一番后,赶紧站出来:“太后,全伯光这个时候攻复州,恐怕是为了扰乱大清后方,切不可能让他得逞,不然前方士气不稳,恐怕影响大局!”
“得赶紧派一员能征善战的将领,领兵前去,挡住他们!!”
几年前,唐学志就已经玩过这样的花样。
大军在锦州和多尔衮激战,后方派张三顺等人捣乱,还是他亲自带兵前往才阻挡了明军西进的道路。
但更可怕是,他还担心,全伯光学毛文龙的套路,深入大清国腹地捣乱。
有充分证据表面,唐学志和毛文龙的关系匪浅。
就像张三顺,也曾经率领几千兵马,将大清后方搅的一团糟。
议政大臣达海也站出来附和:“礼亲王说得很对,大清国的精锐都去了锦州,全伯光这个时候攻打复州,实际上就是为了让我们自乱阵脚。”
“不过他们人马不多,而且全伯光也不是唐学志的嫡系,我们只需马上命令赫图阿拉一带的兵马立即赶往盖州一带集结,全伯光定然不敢轻举妄动。”
大玉儿听得连连点头。
朝堂之上,其他臣子听后,也觉得有几分道理。
毕竟这个时候,除了守卫盛京的兵马,其他地方的精锐已经被多尔衮抽空了。
留在当地的也是一些老弱病残。
大玉儿还是不放心,于是将目光落在了济尔哈朗身上:“郑亲王,你有何看法,不妨也说说看?”
济尔哈朗本也没打算说话,毕竟代善说的,也是他所想的。
多尔衮带走了全部兵马,能用的办法也只有这个了,要不然还能怎样?
“回太后,臣认为想要震慑明军,只有一个字,打。”
“只有打疼了,打怕了,他们才不敢轻举妄动,睿亲王和肃亲王才能安心对敌。”
说完这番话,他再次朝太后和皇帝拱了拱手,主动请缨:“臣愿亲自领兵,征讨辽南,将全伯光赶回海里去。”
一阵豪言壮语,听的大玉儿连连点头。
就连代善都不由对他心生敬畏。
济尔哈朗舒尔哈齐的儿子,和他哥哥阿敏一样,能征善战,曾跟随老奴多次对明军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传旨,命令济尔哈朗立即前往赫图阿拉,调集兵马迎战全伯光。”
现场的臣子和将领们顿时都松了一口气。
毕竟大清国内已经没有多少兵马了,留守盛京的一万大军,是不能动的。
留在其他地方的兵马,属于没有多少战斗力的地方部分。
甚至还有些是刚投降不久索伦部、萨哈尔察部、虎尔哈部的人。
轮战力,这些人肯定不如八旗兵。
想要阻挡全伯光,就必须组织最少上万兵马。
而对于这一仗,其他人并没有多少信心。
在大清,一旦战败,后果将会非常危险,甚至很有可能丧命。
哪怕你身份再硬,也有可能会被迅速的边缘化。
见济尔哈朗站出来,其他人都松了一口气。
只是大玉儿的声音还在朝廷上回荡,就有人看到一个太监,跌跌撞撞的跑进来。
“皇上,太后,镇江急报。”
“铁山守将方子才突然领上万兵马抵达铁山,镇守在高丽的廖钦辉也带着大军抵达鸭绿江东岸,他们很有可能攻入我大清国境内。”
哗……
现场几百号人,当场炸开了锅。
大清国的兵马原本已经捉襟见肘了,为了对付全伯光,连济尔哈朗亲王都亲自出动了。
现在又来一个廖钦辉和方子才,这不趁火打劫吗?
大玉儿彻底慌了:“诸位亲王,诸位大人,明国人显然是知道我后方空虚,才有意为之,不知可有应对良策。”
济尔哈朗和代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