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倒春寒
新年的风雪依旧还在下着,过了上元节临近二月,关中还能有如此大雪倒也是少见。
因为这场大雪,让今天的大朝会冷清了许多,大概是因天气太冷,陛下也没有在太极殿多留,早早就结束了大朝会。
按照往年来看,大朝会应该会在午时之后才会结束,多数时候都在下午。
今年的大朝会比往年早结束了两个时辰。
今年的政令经由秘书监整理之后,就有官吏捧着政令快步跑向朱雀门。
虽说大雪还在下着,朱雀大街直通皇城的尽头,也就是朱雀门外,此刻围满了不少人,人们即便是在寒风中冻得缩着脖子,打着哆嗦,也想要看看今年的政令,看看今年的政令有没有他们牵挂的事。
其中有年迈的老妇,也有老人,有壮年青年还有十岁上下的孩童,朱雀门外的大街,还有人在这个大雪天坐在酒肆内喝着酒水,或者喝着羊肉汤。
李善行礼道:“小子只是吃了先生一顿早食,就要给先生卖书了吗?”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6*9*s*h*uba.c】
“说说你的事吧。”
打开书信,狄仁杰讲述着他们在西域的遭遇,以及西域的一些事。
张柬之又将这卷书卷合拢,意识到他扯李义府,多半只是一个为了卖书的由头,书卷所用的纸张倒是不错,质地是青州的皮纸,如今这种皮纸是越来越少了。
张柬之觉得他们多半是不来了。
他站在门口一副要想见,又不敢打扰的样子。
老仆从与站在门口的李善擦肩而过,拿过牛皮套,会意道:“这就安排人将书信送去西域。”
眼看这孩子要走,张柬之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很快,六个孩子被带到了面前。
说着话,他看向身后一群比自己年纪更小的孩子。
翌日,雪势小了一些,但依旧有点点雪花从天上飘落,昨日等到夜里也没见这几个孩子来文林馆。
张柬之让孩子们跟着一群稍大些的孩子去读书,而后他自己则坐在一旁喝着茶水。
按照字据所写,李善需要给张柬之卖书。文林馆的书很特别,都是郑公语录,而这种书是关中最多的,也不知为何还要拿出去卖。
张柬之道:“如今的长安很少会饿死人,就算是再落魄的孩子也会被县官接走,养在四座学馆内任职杂役,与现在没什么分别。”
张柬之接过名册看了一眼,蹙眉道:“这些人都是不能为官的吗?”
“啊?”仆从困惑道:“那孩子说是主事要他们来的,看那孩子言之凿凿,还以为是真的。”
一旁的仆从问道:“那孩子是先生以前就相识的?”
陛下已下旨命安西都护府的兵马扫平葱岭诸国,待书信送到狄仁杰他们也该知道这件事了。
张柬之道:“你的这些书留下,往后只能帮某家卖书,至于你的这些书暂且留下,文林馆给你保管,你可以接着卖书了。”
张柬之还注意到他拿着书卷的手有些泛红,便道:“不买。”
如此,张柬之这才空闲下来,能够煮一碗热茶,惬意片刻。
张柬之拍了拍这个孩子的肩膀,示意他留着这里。
“上查三代,他们的子嗣也不能为官,如今在朝中乃至各县为官的官吏,但凡有贪墨或犯事者一律记录在案。”
张柬之道:“咸阳桥边上的集市倒是管得宽松一些,你可以去那边卖书。”
思量了片刻,李善在寒风中搓了搓手,再一次回头看了眼还在大快朵颐吃着早食的弟弟妹妹,他拉着一车的书朝着咸阳桥而去。
说着话,上官庭芝递上一卷纸道:“怀英让人从西域给你送来的书信。”
就如现在陛下的均税之法,做不到让所有人满意,也做不到照顾所有人,总有一部分人的利益会被新政的各方受益者分食。
只有写了字据,李善才肯让弟弟妹妹留在这里,再加上文林馆主事的身份,李善的心中才有了打算。
张柬之吃完了一碗羊肉汤,他拿起斗笠走出店铺,目光看了眼正在围向朱雀门的人们,只是放松一笑又朝着长安城外走去。
张柬之的笔稍稍停顿,他忽然觉得未来十年内,恐怕会是大唐变动最大的十年,人们已很难用过往的经验来揣测皇帝的想法。
治国就是如此,这世上哪有万全之法,有一个说不上多差,但也说不上多好的国策。
毕竟这些孩子是要做杂役的,需要扫地整理书卷,端茶送水。
“李善?”张柬之颔首道:“好名字呀,他们是你的兄弟姐妹?”
李善回道:“他们是我的弟弟妹妹,我们暂住在亲眷家中,待我将来科举及第,我……”
又见这位大哥朝自己招手,这个卖书的孩子这才走上前,道:“买书吗?”
“纸不错,但书卷是老书了。”张柬之仰头道:“如今朝中律法森严,朝中三令五申下京兆府的压力巨大,这长安城不是当年了,你们不能随意摆摊卖东西,要不是看你们是一群孩子,你们现在已被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