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踹门与点马厩(2 / 3)

可太上皇似乎是想让朝中的重臣给太子授课。

“有心事?”

听到话语,苏亶道:“陛下,臣觉得太子也该学一些崇文馆的学识。”

李世民颔首道:“他的确该学一些。”

听太上皇不轻不重地回了一句,苏亶就觉得此事多半不太容易,於菟虽是太上皇的孙子,可也是自己的大外孙呀,苏亶一想到这里,又觉得心头沉重。

李世民披着大氅盘腿而坐,见到承乾送别了松赞干布,而后他正在朝着太极殿走来,本以为他走到近前说话,只是远远地站了片刻,就离开了。

李世民道:“与朕接着下棋。”

苏亶收起先前的心思,拿出专注的神色开始落子。

翌日,在禄东赞要离开的时候,李承乾召见了他,当年两人在殿前分别还是二十年前,那时候禄东赞送了一壶青稞酒,李承乾送给他一块肥皂。

两人的立场,就决定了当年的友谊是多么地脆弱。

禄东赞送来的青稞酒,李承乾从未喝过一口,而送出去的肥皂禄东赞也从未提起过。

直到这一次分别,两人也没有说起当年的事。

李承乾让许敬宗派礼部的人护送禄东赞出关,他这一去多半是再也不会相见了。

唐人加入了吐蕃的治理,派遣去吐蕃的官吏何其多,就算禄东赞现在去吐蕃也改变不了什么。

再者说,吐蕃的茹来杰过世了,吐蕃的桑布扎又来了长安城,如今的吐蕃需要禄东赞去支持。

而且是皇帝派他主持吐蕃事宜,有了这个旨意就足够了,李承乾也不想多做什么,会显得皇帝很刻意,又觉得自然一点会更好。

乾庆十一年,深秋过去之后,关中如期迎来了一场大雪。关中的大雪只比吐蕃晚了半个月,到了冬至这天,雪如约而至地来到了长安城。

从陇西而来的官道上,一支兵马正在缓缓前行,这支兵马人数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有各县的县官去询问了,才得知这支兵马是护送当今太子的。

当兵马进入了泾阳地界的时候,三个文官挡在了路上,为首的正是上官仪。

站在原地的上官仪心中有些忐忑,且说陛下也没给太子定下太子师,却给自己定下了太子舍人,依旧身兼御史台的谏议大夫。

往后要陪着太子学政,还要指导太子,不过成了太子舍人对上官家来说也是莫大的荣耀了。

因太子舍人虽不是具体官职,但其意义比一个御史更大。

正因如此,在前来迎接太子之前,上官仪在长安城的城门前,他匆匆一眼见到了许敬宗那满是恼怒的神色,那张臭脸到现在……闭上眼就能浮现。

上官仪放低了态度,见队伍走到面前,朗声道:“臣上官仪,前来恭迎太子。”

李景恒翻身下马,拿过上官仪双手捧着的旨意,走入队伍中递给太子。

上官仪还站在雪中等候着回话。

片刻后,李景恒又快步而来,道:“太子请你去车驾内议事。”

“多谢。”

见对方又行礼,李景恒也跟着行礼。

上官仪一路走入队伍中,拍去衣裳的积雪,又扶了扶自己的官帽,这才走上太子的车驾。

车驾内,於菟拿着一卷书道:“爷爷的宴席在什么时候?”

上官仪回道:“冬至时节。”

於菟又道:“我回去之后就要学政?”

上官仪又递上一卷纸,道:“这是陛下的安排。”

於菟先是迟疑了片刻,接过纸张一双眼蹙眉看着,好半晌说不出话。

直到纸张缓缓放下,露出了太子那张欲哭无泪的眼神,上官仪笑道:“这是陛下与太上皇,乃至中书省众人的决议。”

於菟道:“一天只有十二个时辰。”

上官仪笑着点头。

於菟语调高了几分,道:“我一天有八个时辰都要学政?上午地理文翰,下午治商治农,还要看卷宗一个时辰,温习写总结,这些尚且不说一早还要早朝听政,翌日还要跟着英公学卫府治理……”

“正是。”

太子即便抱怨,上官仪还是一脸的微笑,为了大唐社稷嘛,苦点累点也无妨。

西征的大军还未回来,护送太子的兵马先回来了,这位太子神色沮丧地走入皇宫,去见父皇与母后,还要去见爷爷与奶奶。

小鹊儿快步而来,道:“皇兄。”

兄妹两年不见,小鹊儿也长高了不少。

於菟道:“鹊儿我都比我高了。”

她笑着道:“母妃说女孩子长得快,皇兄还能再长两年就比鹊儿高了。”

见皇兄低着头,鹊儿低声道:“皇兄有心事?”

“每天学政八个时辰……”

“皇兄是太子嘛,听说父皇当年在中书省一坐就是一整天,那时候朝臣忙碌,父皇多数时候都是自学。”

迎接太子的不是什么热烈的欢庆,而是已经准备好的繁重学业,而且是强度很高的学习任务,满满当当,方方面面一应俱全。

李承乾坐在上首,见儿子走到面前,他长高了些,不过也消瘦了许多,吩咐道:“明天一早,你去拜访长安城的诸位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