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说情
太平公主理解裹儿的担忧,但她还是坚持请裹儿顾念姑侄儿情面放人。一来是太平公主麾下有不少门客商贾,他们每年供奉十数亿钱,供她宴请宾客,收揽人心以及挥霍开销。
二来不独太平公主,上到皇亲国戚、公卿大臣、再到流外官,都会收别人的供奉。别人收得,她偏收不得?她若是退了,只怕被人小瞧,日后还有什么威风三来是淮南道关系重大,太平公主并不看好裹儿能啃下这块硬骨头,既然不能做到,为什么要让她堂堂太平公主退让?太平在观望,裹儿确实有几把刷子,但这不是幽州,这里是神都,权势错综复杂,任何人都要做出妥协,哪怕是她,是相王,是皇帝,都要做出妥协。裹儿本以为能说服一人,然而却出乎她的意料,即使最关心江山社稷传承的李显也在劝她。
“裹儿,我给你换到吏部,户部就让姚崇接手这事。"李显心疼女儿,若将来事不可为,将人推出去平息众怒,也不心疼。裹儿却依然坚持己见:“做事不能善始善终,还不如不做。"说罢,就起身走了,留下李显唉声叹气。
回到值房,裹儿不仅没有和姚崇说这些,反而催他加紧去做。下值归家,又见长宁公主和仙蕙携手过来。
“这是那阵风把你们吹来了?“裹儿奇道,心中隐约有了不妙的猜想。长宁没说话,只是上下打量屋子的窗榻和摆设,半响才说:“七娘,你这门窗上朱漆皴了,窗纱旧了,也不焚香,若是不说,谁知道这是你的屋子?”仙蕙看了一眼,道:“这松绿窗纱糊上去,配着窗外的红海棠确实好看,现在海棠落尽只剩下青叶子,换个桃红的更好些。”侍女奉上茶。裹儿笑道:“你们来找我做什么?”仙蕙听了,转头盯着长宁笑。长宁说:“我来找你有一件要紧的事情。”裹儿一顿,握住茶盅,笑容平和,但语气十分坚定,说:“今天是怎么了?一个个都要过来找我。”
仙蕙问:“除了五娘,还有谁?”
裹儿道:“姨娘和姑母。若是一样的事情,我已经驳了姨娘和姑母,五姐也不必说了。”
长宁听了,心中不乐,说:“咱们姐妹的情谊,岂是旁人能比的?”仙蕙闻言,忙劝说:“咱们先对对是不是一件事。这事不在神都,而在远方。”
裹儿笑回:“那就是了。五姐,吃茶。来人,送些新鲜的果点来。”长宁将脖颈一扭,嘴唇一撇,冷笑说:“我就直说了,你的人在南边抓了我的人,你究竞是放还是不放?”
裹儿回:“五姐这话不通至极,什么我的人,我有什么人?五姐在南边有什么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长宁知裹儿素来伶俐,又爱攀扯什么大义啊之类的,自己说不过她,便也没回应,只说道:“我不管别人,他们既然投奔了我,拿我当个人物,我就要照看他们。”
裹儿闻言,心中生气,道:“难道他们杀人放火,五姐也要照看他们?”长宁也在气头上,闻言赌气说:“他们只要对我忠心,这有何不可?”裹儿说:“五姐这话好没道理,你是皇家公主,享受百姓供奉,至少要为百姓做出表率,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
长宁冷嗤一声:“今日我们的七娘看样子要秉公执法了,行行行,你冷心冷情冷肺拿亲人头一个开刀做法,我佩服得很。仙蕙,我们走!”“五姐和七娘,你们慢慢说,不要伤了和气,有什么话,咱们姐妹说开就好了。”仙蕙见状,忙劝道。
长宁眉毛一挑,拿眼睛觑着仙蕙,语气中带着讥讽:“人家是户部侍郎公主,古往今来的头一个,你我都是光杆子的公主,哪里比得上人家威风,还不走起紧和我一起走?”
裹儿将身子一扭,生气不说话,姨娘和姑母也就罢了,连她的亲姐姐也要她徇私枉法。
仙蕙看了这个,又看那个,发现这两个人一个比一个有气性,自己没劝,倒先笑了,惹得长宁和裹儿不约而同地扭头瞪她。“天色不早,五姐先回去,我再等等。“说着,仙蕙便朝长宁使了个眼色。长宁冷哼一声,领人走了。
仙蕙拿手戳了戳裹儿,说:“你这是气什么?我又没有要紧的事情求你。”听到这话,裹儿心情稍稍平复,便将今日之事一一说了。仙蕙听完,又是赞叹又是惊讶,问:“你难道不怕得罪她们?”裹儿让仙蕙坐下,说:“岂止是她们,只怕还有一些在背后窝着,看我如何处事。若是我公平公正倒也罢了,若是偏袒一些,只怕他们都有话说。”仙蕙抿茶,叹说:“是这个道理。可是,你非要动这个吗?姨娘、太平公主和五娘,哪个的权势不炽手可热?”
裹儿闻言怒道:“这正是背后那些人的毒计。淮南道的商人难道只投了她们,没有投别人门下?”
仙蕙笑她说:“大被子一盖,什么脏的臭的都掩盖,可你偏要掀开,别人不找你找谁,不算计你算计谁?”
裹儿说:“我此时不掀开,等将来里面烂透了就晚了。”话虽如此,但是仙蕙担忧裹儿的安全和前程,便道:“不是有姚公在,外面的人常说他是好的,又敢于任事,你让他去做不就好了,偏要自己顶上去,得灰头土脸。”
裹儿刚要说话,就听外面有人说:“延秀郎君来了。“便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