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1 / 2)

第136章太子妃

李重润的太子之位稳若泰山,他是高宗皇帝册封的皇太孙,皇帝唯一的嫡子,皇后也深受宠信。若非二张,他也许早就娶了太子妃。东宫囚禁数年,李显登基后,重润解除圈禁,成为了朝野毋庸置疑的皇太子。先前,韦淇也有心思给他选太子妃,但他对这些世家名门闺秀,挑剔不已,气得韦淇差点撂开手。

眼见他年纪越来越大,依然没有选定太子妃,韦淇催着李显去劝说。当时,重润的回答是必要找一个宽厚仁慈能容人的女子才好。李显明白重润话里的意思,他想找一个将来能容下裹儿的人。李显对此深有体会,他元妃的母亲常乐公主,早年与阿耶关系融治,但圣人不喜欢常乐公主,因而阿耶与常乐公主的关系渐渐疏远。元妃幽死,常乐公主与驸马自杀,这些都与圣人有关。

李显与韦淇说了,二人心疼小女儿,故而也不着急催了。再者,重润身为太子,丰神俊朗,且性情温和,更不会缺女人。因而重润的婚事一直蹉跎至今。宫里帝后忽视,外面小道消息传得有鼻子有眼。一种说法是太子不爱红妆爱蓝颜,这不是胡说,是有迹可循的,废太子李承乾、前太子李弘,废太子李贤都有宠爱娈童的传言。这不算离谱。还有一种离谱的说法是安乐公主闹着陛下皇后不让给太子娶妃,想要把儿子过继给太子。重润确实时常接植儿到东宫小住。帝后态度消极,重润来一人挑剔一人,裹儿不管这事,故而这两三年都混过了。

此刻被韦安石冷不丁地提起,李显打个个哈哈,说:“太子娶妃,是国事,也是家事,需要从长计议。既然没别的事,你们都散了吧。”韦安石有些小心思,但并不想和皇帝硬碰硬。他虽和韦皇后同为京兆韦氏,但不在同一房。且韦皇后父亲和弟弟皆亡,她对韦家的态度只是略亲近些。韦氏出了皇后,但家族并没有像武氏那样飞黄腾达,他们面上矜持,心里却迫切想着权势。

众人散了,裹儿与重润留在宫中没有走,要盯李显喝药,听太医看诊。李显多次重申:“我不是小孩子。”

重润和裹儿只是笑笑,李显感到既欣慰,又无奈,还略带一些小委屈。房州的岁月早就消磨掉了他的雄心壮志,现在活着的不过是希望家人平安顺遂的普通人。

李显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却有一双出色的儿女,这让他感到骄傲和自豪,足以有颜见列祖列宗了。

至于女儿涉政,前头有他阿耶顶着,祖宗的压力一时半刻轮不到他。他比阿耶还要强上一些,裹儿可是李家的血脉。其实,这次风疾不仅让韦淇等人如临大敌,也让李显的心骤然提起。他实在放心不下他的皇后,儿子和女儿啊。

他虽然不像阿耶那样聪明,但也知道因为他的存在,皇后、太子和裹儿就像三个星星紧密地拱卫在他身边。

若他去了,皇后、太子和裹儿都要散了,各自为政,必定有人受伤,这是李显不愿意看到的。李显不求能像阿娘那样长寿,只要能媲美高祖就好。李显喝完药,外面起了风,不好出去散步,但呆在殿里又睡不着。韦淇便命人叫来乐工和优伶为李显解闷。

“你们留下一起看。"韦淇见裹儿和重润要走,便道。二人说:“我们有别的事,要先过去。阿娘,看着阿耶不许他喝酒。”李显面上苦闷,叹说:“这也不许,那也不许,天天喝苦药渣子,我这皇帝当着有什么趣味。”

韦淇给了李显一个白眼,叮嘱儿女两句才放人走。裹儿和重润并肩走在路上,裹儿欲言又止,最后还是问:“阿兄,你什么时候娶太子妃?”

路上只有两人,重润想了想,摇头说:“我不想娶太子妃,也没遇到能让我起了娶太子妃念头的女人。”

重润见过许多女人,她们身上的闪光点让身为男子的他也为之叹服,如则天皇帝之威重,如母亲之坚韧,如太平公主之雍容,如裹儿之勇敢,如上官婉之才华横溢,如仙蕙之聪慧……

重润早些年羡慕过父母的情谊,也想找一个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妻子。然而重润见过很多名门闺秀,有才名者,他嫌人连湘灵小丫头都不如,还敢自称才女;有品德者,他嫌人只是读腐了书,不懂得大仁大义,画虎不成反类犬;有貌者,他嫌人还没有自己长得好看……幸亏他没说出来,要是说了出来,哪怕他是太子也要吃几本弹劾。他这不是选太子妃,而是选皇帝嘛。

裹儿听了,狐疑地看着他,道:“你…你是不是有断袖龙阳之好?”重润差点被口水呛了,叫屈道:“我有没有,你难道不知道?对了,崇训和延秀哪个更得你心?”

裹儿听了,给了重润一肘,瞪着他道:“你再乱说,我告诉阿娘去。”重润:“…告状鬼,你是小孩子吗?”

裹儿冷哼一声,重润忽然叹息一声:“其实这样也不错。”裹儿疑惑地看着他,重润伸手拍她的头,连珠炮似的说:“你跨五岭道修了吗?捍海塘建了吗?括户完成了吗?税收改了吗…裹儿一言难尽地看向重润,道:“不要转移话题。”重润说:“不是转移话题,我想看看我们治下的大唐到底能变成什么样子。”

裹儿闻言,眼睛里露出憧憬之色,道:“当然是民富国强。”“民富国强啊,国强容易,但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