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忙碌
裹儿与父母家人歪缠着说了一会儿话,便叫宫人端来铜盆巾帕梳洗。韦淇奇道:“你要去哪里?”
裹儿洗了脸,借了母亲的妆奁,一面梳妆,一面回头答道:“收拾完,我还要当值。”
“今日你受惊了,休息一天,随我拜佛,不必当值了。"韦淇劝道。裹儿摇头说:“我已经约了人要议事。”
韦淇埋怨了一句,“你比你爹这个皇帝还忙。"一句话说得李显讪讪,重润望天,裹儿对镜失笑。
梳妆好,裹儿再三叮嘱韦淇,说:“阿娘,你不要乱来,等我和阿兄商议后再说其他的。”
“好好好。"韦淇不耐烦地应了,嘟囔说:“真是生了个祖宗。”“阿兄,你要一起走吗?"裹儿邀请重润同行,重润想了想,摇头说:“你去吧,我喝完茶再去。”
裹儿向父母行了礼,便去了。她顺着巷道,右转出了大业门,凛冽的风张牙舞爪地向她扑来,但裹儿依然坚定地大步流星逆风而行。梦中被杀的起因是她的改革,刚才家人们的关注点在杀人者以及对杀人者的处置上。
裹儿梦醒之后,曾经有过动摇,她真的要改革吗?真的要与从东汉延续至今的世家大族作对吗?或许,等将来会有人将这些世家大族沉入滔滔的黄河,一切如死在河阴之变的北魏王公贵族。她为什么要改革?
裹儿停下脚步,站在风中,眺望远方,通天宫巍峨而立,撕裂苍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这或许就是她坚持要改革的决心和动力。裹儿又抬起脚步迈出去,继续往刖。
待裹儿出了迎仙宫的门,重润迫不及待地问起父母裹儿的神异来。李显立刻来了精神,滔滔不绝,仿佛他最自豪的不是当了皇帝,而是有了这样一个女韦淇尚有保留一丝理智,说:“她终究是肉体凡胎,抵不过人间的刀枪剑戟。”
重润以前总觉得父母与裹儿之间有些神秘,而且父母过于信任裹儿,今日总算明白了缘故。
“生而不凡。“重润在心里下了一个结论。裹儿回到值房,有同僚过来问她原因。裹儿先是无奈地摇摇头,那人更好奇了,再三追问。
裹儿只说了一句:“家门不幸啊!”
众人立刻意会,必定是什么皇亲国戚做了违法的事情被人告到了安乐公主面前。
旁人假模假样地唏嘘,韦安石却坐立难安。什么人能让安乐公主与帝后商议这么长时间?必定是公主们与韦家。
朝野都知道,陛下的屁股是歪的,对三个庶出的儿子不闻不问,一心只有他的皇后以及他的皇后的儿女。
幸亏心不是规则的方形或者圆形,李显的心剩下的边边角角被他拿出把庶出的女儿和韦家嵌上。
什么事情,能让帝后难办?长宁公主被罚老实了,永泰公主一向安分,剩下五个公主中有两个嫁入韦家,大概率就是韦家犯事了啊。韦安石的失态自然引发了众人的猜测,特别是裹儿坏心眼地朝韦安石重重叹了一口气,又露出一个疲惫的微笑后。
果然是韦家人!又是哪个小崽子在老虎头上拔毛!虽然与皇后并非同出一房,但朝野将皇后和他看作一党。
下午,宫人奉姚崇之命过来请裹儿。裹儿随他过去后,发现连太子并诸位相公都过来了。
裹儿坐下耐心听了半天,原来是姚崇对租庸调制的改革,方式比裹儿所提更加缓和。
除了早已知晓的几人,其他诸人面面相觑。在座的诸位宰相都有自己的家族,最不济也是庶族地主,家族在地方拥有田地百顷。
这不是改革,是革他们家族的命啊!诸人皆不是傻子,敏锐地觉察背后隐藏的本质,一时众说纷纭。
这人道:“这是与民夺利,致天下于动荡,租庸调制乃是太宗定下的制度,祖宗之法不可违。”
那人道:“是啊,人心不安,将会动摇国基啊。”这人又道:“现在又没有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宜从长计议。”那人也道:“不是还有括户吗?新括出的土地足以授田。”张仁愿忽然出声说:“各地卫府府兵逃亡,战斗力下降,但大唐北有突厥,西北有两蕃,西南有吐蕃,南有六诏,若将来发生战争,是诸位提刀御敌吗?”
韦安石说:“张相公,大唐强盛,四夷宾服,怎么会有你说的那种情况呢?若将来真发生战事,老朽愿去御敌。”宋璟道:“巧了,安东大都护府正缺人,不如韦相公过去,做定海神针。”宋璟最烦这种只会嘴上叨叨的人,若真发生战事,有能力率军御敌的只有张仁愿,若朝廷需要,宋璟估摸自己会去,姚崇会去,安乐公主会去,太子也会去,但是韦安石就铁定不会了。
“讨论就讨论,不要斗气。"重润笑着说了一句,将差点发生的争斗消弭于无形。
张仁愿总结道:“没兵,又没钱,大唐以后怎么办?"说着抱臂怒视众人,一双眼睛里明晃晃写着“给钱"两个大字。裹儿说:“改是必须要改,赋税不均,是民变的源头。但姚相公也说了,慢慢来,从县,到州,再到道,最后全国,二十年都未必能成。”众人缓下来,看向姚崇,姚崇颔首道:“公主说的极是。”“事情还有时间,慢慢来倒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