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世道
皇帝倡议薄葬,自己以身作则,相王响应,兄弟情深,两全其美。相王的皇陵定在了富平县凤凰山,已经征发数万民夫开始修建。因着李显看重,韦安石主持丧礼战战兢兢,不曾因为相王退位而糊弄。三个多月后,陵墓建成。李成器和韦安石护送灵柩前往凤凰山,北风阵阵,哀乐悠悠。
这位本性淡泊的皇子,终于解脱了。他前头有三个同胞兄长,每个都做过太子,他那时觉得皇位离他很远,也不稀罕皇位,只想着做个闲散宗室,寄情音律,潇洒一生。
然而,他那精明强悍的母亲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包括他,废了三兄,推他登上皇位成为傀儡,囚禁数年,释放之后,又接连遭到母亲和兄长的猜忌。天地一片素白,相王归葬凤凰山。
“凤凰善鸣,弟弟一定喜欢这个地方。"李显送完相王的灵柩,回来歪在榻上长吁短叹。
“对对对,他一定喜欢。"韦淇连声道:“你倒心好,把这个好地方让给他。”韦淇喜欢凤凰山这个名字,可惜被李显一意孤行作为相王的皇陵。李显还要往凤凰山迁几座大臣墓,被重润和裹儿以不和礼制拦住了。陪葬的是相王的儿女家人也就罢了,但若有大臣,岂不是和正统皇帝没有区别?那他的子女是不是可以拥有皇位继承权?
故而重润和裹儿都不同意,李显也后悔说这话,此事作罢。送灵柩归来,重润叫来裹儿,于无人处,说:“那李隆基回来了,而且他要在神都守孝三年。”
裹儿道:“你不是已经做得很好了吗?"重润和裹儿在相王丧礼时,不约而同地重视李成器,略过李隆基。
重润闻言笑起来,说:“他的威胁已经去了一半。“相王在世时,李成器是太子,长幼嫡庶横在了李隆基的面前,成为他很难跨过去的一道坎。裹儿道:“不能掉以轻心。”
重润说:“他有三年的孝,有这三年足够了。”李显即位后,一反武周的政策,优待宗室,尤其是相王。相王去后,这个政策就要慢慢调整为严格限制诸王宗室,禁止大臣与诸王结交。裹儿会意,道:“我去当值了。“重润转头笑着对植儿说:“代我送送你娘。“是,殿下。“植儿刚准备要走,重润叫住两人:“对了,裹儿别走,有件事我想和你说。”
裹儿转身扭头问:“什么事?”
重润指着植儿,道:“继植这个名字有些拗口,我想给他改个名字。”植儿一愣,下意识地看向母亲。裹儿接收到他目光中的惊讶和些许无措,温柔地看着植儿,问:“你想改名字吗?”植儿思索半天,摇头道:“我已长大,太子舅舅给我起个字吧。”重润眉毛一挑,看了一眼植儿,笑道:“确实长大了,那就字桓,双植谓之桓。”
植儿听了,嘴里念了一回,遂笑道:“谢谢舅舅,我很喜欢。"说完,便辞了重润去送裹儿。
出了鹿宫院,裹儿停下脚步,伸手理了理他的衣服,问:“在太子处有什么不习惯的吗?"植儿摇头。
“你要多听多看,不懂的趁闲可以问你舅舅、上官婕妤和我,不要闷在心里,你一向爱自己瞎捉摸。"裹儿叮嘱道。植儿说:“过两日我休沐回家,阿娘你也要回家吗?"裹儿点头,植儿脸上露出笑容,道:“我等阿娘一起回家。”
二人分开,裹儿去当值处理事情。相王丧礼浩大,耗费不少,之后要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姚崇修筑的捍海塘接近尾声,不是年末就是来年春上,他就会调回神都重掌户部,继续主持新税法变革。
李显的身子越发不好了,尤其在相王去世后,他本来就有风疾,这些年修身养性,一心静养才有今天。
光相王去世后的三个月就病了三四回,迎仙宫弥漫着一股药味。韦淇一味地激发李显,说什么怕儿女不和,李显那口气就又提起来,只是受限于身子,提不长久。
到了那日,裹儿和植一起回到家中。植儿从学堂出来,猛然接触朝政有诸多不解,又不敢过分劳动舅舅和上官婕妤,只好藏在心中,向母亲问询。母子坐在亭中,一边赏玩园中秋色,一边你问我答。待末了,植儿忽然问:“阿娘,舅舅待我们兄妹视若己出,他喜欢小孩,为什么不纳妃蓄婢?植儿小时不懂,还洋洋得意过舅舅疼自己,长大了懂得自然多了,而且舅舅和母亲间的默契,使他心中更郁闷了。最近又有太子府的人在耳边提这个事情“你还知道纳妃?哦,你也是到年纪了。“裹儿先是调侃一番儿子,尔后才回答他的问题:“这个需要你自己去观察,或者直接问你舅舅,他要是不敷衍,就会把原因告诉你。”
植儿先是被打趣,又一无所获。然而,自诩身为兄长的他,越发沉稳寡言,这让一向逗孩子而乐的裹儿感到十分遗憾。“阿娘,你们在背着我说什么悄悄话?“人未至,话已到。荣娘提着裙子,跑过来指着两人大声道。
“我们呀,在说女王的功课。"裹儿笑说。荣娘显然不相信,坐在石凳上,“你们骗人,我的功课好着呢。阿娘,你们在说什么呀?”
荣娘的眼睛一眨一眨地,植儿回道:“在说朝政。”“说什么朝政,我也要听。“荣娘坐直身子,仿佛随时能指点江山似的。裹儿记性好,便将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