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金刚
这日,裹儿正在值房处理公务,转头冷不防见自家的侍女在门口探头,遂出去问道:“你来这里做什么?”
侍女立刻道:“公主,郑总管回来了,驸马叫我来给你说一声。”“啊?“裹儿吃了一惊,立刻回身给值房的下属说了一声,便与侍女一起回去。她骑马还未靠近洛水,就看见几座四五层高的楼船,张灯结彩,锣鼓齐鸣,载歌载舞,神都的百姓纷纷围在河两岸看热闹。穿过天津桥,回到公主府,裹儿将缰绳交给侍从,连马鞭都忘了放,一迳往花厅去了。
她一进屋,金刚就立刻站起来,笑得灿烂,又带着激动,上前行礼:“公主!”
裹儿一把握住他的手臂,仔细打量一回,忍不住心疼道:“黑了,也瘦了,你在海上吃了多少苦啊。”
话音刚落,金刚的眼泪不知为何落了下来,裹儿笑着拍了拍他的手臂,扶他坐下。
金刚含泪带笑推辞,连道不敢,裹儿按他坐下道:“出海九死一生,我为你平安归来感到高兴,今日只讲家人情谊,不说其他的。”金刚才坐了,道:“奴…我也没做什么事,就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金刚在裹儿不赞同的目光下,改称我。
侍女端来茶,知道郑总管出海回来,盯了他一眼,目光中有好奇,也有高\\/
金刚笑着接过茶。裹儿叫住侍女,道:“把女王也叫回来。“侍女领命去了。她与金刚叙过别离之情,便笑说:“我回来的路上看到几座高高的楼船,上面还有昆仑奴载歌载舞。”
金刚回道:“这是我和公主说的随我前来的使臣和商贾,大部分使臣住到鸿胪寺,剩下的人就住在船上。”
裹儿点头,道:“你真是越发出息了。”
金刚憨笑了一声,“当年公主给我赐姓时说,我若姓了郑,还能下西洋,如今真去了。路上遇到了不少大风大浪,但都转危为安,想必是公主赐姓的缘故。”
裹儿听了,凑近金刚,神神秘秘低声道:“这个姓好,尤其对于寺人而言,遇水则发达,名垂千古。”
金刚笑起来,道:“公主越发爱开玩笑了。“裹儿见被识破,也乐起来。金刚道:“我给公主带了几样宝物。"说着,便叫人呈上来。裹儿看过去,都是些珍珠、琥珀、宝石、麝香、犀角、象牙等名贵之物,只是最后一样用普通的黄松木盒子装着。
她隐约有个猜测,努力稳住手,打开盒子,果然是一捧稻种,猛地回头转身,“这就是那个稻种?”
金刚起身,笑回:“就是这个,虽然广州几地都试种了一些,但我想公主定然喜欢,就带了回来。”
“喜欢喜欢,当然喜欢。“裹儿一边连声道好,一边叫人只留下这个,其他的收进库房。
“驸马,你也来看看。"裹儿恨不得向所有人分享此刻的幸福。“什么好东西,我也要看。"忽然从厅外进来一人,正是武延秀。裹儿笑说:“就是金刚从林邑千辛万苦取回来的良种。”武延秀拍了一下额头,道:“对对对,你和我说过,我怎么把这个忘了。”说着,便转身走过去,将崇训挤开,伸手捏了几粒,用指腹碾着,只是不如平日所吃的米润泽。
“若真能成功,百姓就多了果腹的稻米。"崇训让开道。裹儿接道:“除了这个,若将来中原发生饥谨,还能从南方调粮赈济。”武延秀道:“公主还是这么一心为民。”
正说着,荣娘也回来了,见到金刚也是十分高兴,拉着他问长问短,十分好奇海外的事情。
金刚答了,又握着荣娘的手,感慨道:“小娘子长大了,出落得有几分……太平公主的模样。"其实,荣娘更像则天皇帝。裹儿笑说:“像太平公主才好呢,姑母是有福之人。”“人来齐了,传饭吧。"裹儿道。
金刚环视一圈不见小郎君,心中疑惑,但面上如常,笑着应了。他吃着家常的便饭,感动地对裹儿道:“公主,我在外面,就想着家里这一囗饭呢。”
“你多吃些,但不可积食,日子长着呢。“裹儿叮嘱道。金刚连连点头。吃罢饭,崇训、武延秀都离开了,裹儿则带着金刚和荣娘去了书房,挥退众人。
金刚看着荣娘为裹儿铺纸研墨,又感慨一番:“小娘子越发能干了,这让我想起公主在圣人跟前的时光。”
裹儿道:“她呀,勉勉强强,去年开始跟着我做事。”金刚趁机问出自己的疑惑:“公主,怎么不见小郎君?”裹儿道:“去年我把他外放出去历练,留女王在身边。”荣娘闻言道:“等阿兄回来,我也要出去。“裹儿道:“这个自然,金刚你闲了多教教女王。”
金刚忙应了,荣娘立刻打蛇顺棍上,朝金刚施了一礼,口呼师傅。金刚连忙推辞,裹儿道:“达者为师,你就应了。”金刚笑起来,朝荣娘还了一礼,算是应了这事。他从怀中取出一份海图,又叫人把一匣子日志抬过来,与裹儿和荣娘说起航海以及沿途各国来。次日,重润召金刚进宫,为他和群臣讲解航海见闻。相公们听了,大为震惊,看着舆图忍不住道:“还有这么多地方啊?”金刚点头,道:“世界之大,奴婢出去之后发觉自己就是沧海一粟,不过奴婢所见过的大小国家没有强盛如大唐的,大小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