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武灵儿
湘灵的调令下来了,被调往广州担任市舶使,筹办组建水师的费用。裹儿请了假,带着荣娘为她送行。
神都城外的别离亭中,裹儿笑着对湘灵说:“你去吧,那里海阔天空,也千万小心风浪。”
湘灵的丈夫立在马车外,翘首等着,听说广州繁华,但再繁华的地方有神都繁华吗?前往岭南之地,他充满了疑惑和不安,但也因着湘灵又生出了向往。湘灵挽了挽被夏风吹落的披帛,笑道:“我走了,公主多保重。”裹儿双手抱着湘灵,拍着她的后背,刚才说了千言万语,此刻已经到了离别的时刻。
松开之后,裹儿又执起湘灵的手,道:“咱们从少年起就认识了,虽分别过,但很快又到了一起。此一去山高水长,你千万珍重。还有,你是我们的退路。”
湘灵点头,道:“我从宫中出来跟了公主,就没有想过其他的,公主放心。”裹儿道:“我原本想让女王和你一起,只是我身边要有个孩子。待几年后植儿平安归来,我把女王给你送去当学生。”湘灵道:“我知道了,公主留步,我要走了。“说罢,她转身离去,裹儿望着她的背影挥手。
湘灵上车之际,转头朝裹儿微微点头,然后登车放帘,慢慢消失在古木交柯的苍翠中。
她回身解开缰绳,对等候自己的荣娘说了一声:“咱们回去吧。”荣娘点点头,说:“阿娘,你不舍得湘灵姑姑走吗?”裹儿笑了一下,“不舍得,怎么舍得呢?不过,总要分开啊,等过几年,你也去广州好不好?”
荣娘抬头,她身量的到了裹儿的鼻子上,面容稚嫩,但眼睛里却充满了灵气和活力。她没有问什么,出于对母亲的信任,一口答应了,“好呀,我开大船,把什么岛都打下来并入大唐。”
“这么有志气!"裹儿笑道。
荣娘哼哼了几声,伸手指点江山,道:“我看到的土地都是大唐的。”“唉哟,还这么霸道。"裹儿上了马,与荣娘并肩而行。“走了,咱们回去。“荣娘忽然策马扬鞭,一身的红在翠色中浓烈如火。裹儿跟在她身后,脸上露出笑容。
二人没有回家,一起去了皇宫。荣娘去找韦淇说话,裹儿则到徽猷殿与重润说事。
由于湘灵离开,裹儿以公主府的名义发了招贤令,招纳有才学的女子入府做事,又请姊妹姑母等熟人推荐。
太平公主听了,将几个小娘子的名单亲自送来。裹儿出门迎接,大为高兴,“还是姑母想着我。”
太平公主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你想起用人时再去培养就已经晚了。”
裹儿亲昵地扶着太平公主的手臂,道:“这不是有姑母在吗?”太平公主事多,与裹儿说了一会子话,也没留下用饭就走了,倒像是给这几个小娘子背书来的。
裹儿做事效率奇高,立刻派人去请这些小娘子过来考较一番,皆中意。她留下三个在公主府做事,又推荐了两人做女史。她又见武灵儿聪明伶俐,做事有章法,问了她的意见,便其与那两人一起进宫。裹儿忙着新法的执行和水师等诸多事情,日子过得充实,也不觉时间流逝。一日她忽然抬头看向窗外,却见银杏叶变黄,才知道秋天到了,又转过头吩咐人做事,心里忍不住想,下一次感慨时间流逝,说不定是窗外大雪漫天呢。重润从晚上的清寒透体,感觉到夏日躁意的退去。秋夜无眠,他起身披了一件衣裳到外面散步。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皎洁的银月,重润漫步在月光下,地上花树影子如藻苻般交错。
不知走到了哪里,一阵悠扬的琵琶声伴着水音传来。重润驻足聆听,待琵琶声停,他仍然回味着袅袅余音。
“前面是谁?"忽然一个虚张声势的女声传来。重润扭头示意,一个小寺人走了出去,原是要他打发这个女子的,谁知这女子竞然跟着小寺人来到跟前。
“妾身武灵儿拜见陛下。“女子行了礼,道:“打搅陛下雅兴,罪该万死。”重润笑着让她起来,道:“自家人何必见外。你深夜不睡,是遇到了什么委屈。”
武灵儿摇头,道:“今晚的月色如此好,忍不住在弹了自己新谱的曲子。”“原来如此。夜深露重,早些回去休息。“重润叮嘱了一声,自己带人回到殿内睡下。
但是武灵儿却睡不着了,脑海中不断浮现着陛下的容貌,和煦的笑容,超逸的风姿,让她忍不住心动。
外面的人早对陛下的后宫议论纷纷,有人说他要把皇位传给安乐公主所以没留下后裔,有人说他伤了身体,还有人说他不爱红妆爱蓝颜.……可谁也没说陛下长得这么丰神秀逸啊,武灵儿捂着心口,感受那强有力的碰撞。
她长得好,家世好,聪明伶俐,且族中有几位显赫的公主,耳濡目染,对兄嫂选的人家挑挑拣拣,不愿意随便将此身托付了。武灵儿先去了太平公主手下做事,又跟了安乐公主一段时间,原先是打算做个女官,将来像湘灵一样招赘。
武灵儿现在做的是宫中女官,辅佐太后处理宫务,往日都是下午过去汇报事情。
这几日她都是早早去了偶遇皇帝。喜欢是掩饰不住的,韦淇见武灵儿的目光黏在重润的身上,心中纠结。
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