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时间不算很长,至多3年时间,即中平4年到初平元年(西历187-190年)。
那么在此之后,荆州治所又发生了怎样的变迁呢?
王叡死后,汉廷遣北军中候刘表为继任荆州刺史。
不过此时的荆州已经乱套。
长江以南“宗贼大盛”,袁术与孙坚又“阻兵作乱”。
因此刘表无力渡江,只得将荆州的治所设在江北的襄阳县。
刘表之初为荆州也,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南阳郡最北端),尽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战略》
(刘)表遂理兵襄阳,以观时变。--《后汉书刘表传》
换言之,荆州的刺史治,最初设在武陵汉寿;
中平末年(187-190)被王叡迁至南郡江陵;
初平初年(190)又被刘表迁至南郡襄阳。
赤壁之战以后(208),南郡1分为2。
江北属曹魏,江南属孙刘,由周瑜出任该郡太守。
(孙)权拜(周)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吴书周瑜传》
周瑜死后(210),刘备进驻南郡,自称荆州牧,治公安。
公安县在江陵县南的油江口,本是刘备的临时扎营地区。
据说取“刘公安营处”而得名。
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刘)备,备别立营于油江口,改名为公安。--《江表传》
关羽镇守荆州时,曾大力增设江陵与公安两县的城防,因此曹魏与孙吴1致认为“荆州坚城唯2”。
孙权遣使辞以“遣兵西上,欲掩取羽。江陵、公安累重,(关)羽失2城,必自奔走。”--《魏书董昭传》
不过随着南郡守将糜芳与公安守将士仁的叛变(219),刘备集团在荆州的土地,也彻底化作乌有。
襄阳本是南郡的下辖县,后来被升格为郡。
目前可见的所有史料,均表示襄阳郡是建安十3年(208)由曹操设立。
对此,云某颇持怀疑态度,仅就此问题谈1谈个人看法,权作抛砖引玉。
《晋书》、《水经注》、《1统志》均称襄阳是曹操南征荆州时所设,从《3国志》来看,这种说法确实存在1定道理。
魏武平荆州,分南郡立为襄阳郡。--《水经沔水注》
《关羽传》亦记载,赤壁之战后,刘备封关羽为襄阳太守。
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关)羽为襄阳太守。--《蜀书关羽传》
襄阳在江北,彼时处于曹魏控制下,关羽的“襄阳太守”当然只是虚封。
但“太守”是郡之长官,可知赤壁之战以后,襄阳确实已经从县升格为郡。
问题在于,襄阳升格为郡,到底是不是始于曹操?
从蔡瑁的相关记载看,襄阳的行政区划改易,有可能始于刘表。
蔡瑁是南郡襄阳县人,但他的仕宦履历比较特殊,历任江夏、南郡、章陵3郡太守。
(蔡)瑁,刘表时为江夏、南郡、章陵太守,镇南大将军军师。--《襄阳耆旧传》
彼时有任官避籍制度,称作“3互法”(见《后汉书蔡邕传》)。
按制度要求,本郡人不能出任本郡太守,本州人也不能出任本州刺史。
照此而论,蔡瑁以南郡人身份出任南郡太守,未免太过奇怪。
不过3互法虽然存在,却可以通过“改易籍贯”或“改易行政区划”来避开此限制。
比如辽东人公孙度,“改籍玄菟”之后出任辽东太守;
再比如下邳人陈登,分下邳东城县为东城郡,之后出任东城太守。
公孙度字升济,本辽东襄平人也。度父(公孙)延,避吏居玄菟。--《魏书公孙度传》
迁(陈)登为东城太守。--《先贤行状》
照此而论,蔡瑁能够出任南郡太守,说明彼时的襄阳县已经不在南郡的行政区划之中。
那么是否有这种可能:
即襄阳县曾被刘表划入章陵郡呢?
从蔡瑁出任过章陵太守的记载看,这种可能性也是不存在的。
换言之,蔡瑁的老家襄阳,在当时应该是独立在南郡、章陵郡、江夏郡3郡之外的新辖区。
照此而论,襄阳县的行政级别变化,很有可能始于刘表。
曹操进入荆州之后(208),对此既成事实则加以进1步确认。
汉末王纲坠地,制度紊乱,地方军阀与土皇帝无异。
张鲁改“汉中”为“汉宁”。
辽东太守公孙度割幽州东部设平州、又分青州东莱设营州。
可见“改易郡国”在当时极为常见。
后汉末,张鲁据汉中,改汉中为汉宁郡。--《元和志》
(公孙度)越海收东莱诸县,置营州刺史。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魏书公孙度传》
刘表“不供职供,多行僭伪”,乃至“郊祀天地,拟斥乘舆”,可知汉廷对他的约束力趋近于0。
荆州牧刘表不供职贡,多行僭伪,遂乃郊祀天地,拟斥乘舆(指皇帝)。--《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