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新春大典启,数月无戎机终(4 / 4)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2971 字 4个月前

书孔融传》

以刘表的僭越程度来看,他把自己的治所襄阳县升格为郡,确实存在比较充分的动机。

以荆州刺史治的变化为线索,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时的历史背景。

自武陵汉寿而始,至南郡襄阳为止,各方军阀均围绕着荆楚之地各施所能,争衡博弈,上演了1出又1出精彩的戏码。

其实武陵汉寿的名称改易,比荆州刺史治的变迁更加有趣。

武陵汉寿,即关羽“汉寿亭侯”的封地所在,这1点人所共知,毋须赘言。

建安2十4年(219)东吴背盟,白衣渡江,荆州全境落入孙权之手,武陵当然也不例外。

孙权大喜之下,给荆州故刺史治改名,改“汉寿县”为“吴寿县”。

武陵太守领县汉寿,吴曰吴寿,晋复旧。--《宋书州郡志》

魏国闻讯,当然不甘落后;

于是擅署名目,将武陵汉寿县,改为“魏寿县”。

孝子丕还煞有介事地封太尉贾诩为“魏寿乡侯”。

文帝即位,以(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魏书贾诩传》

这种自欺欺人的把戏,与当年曹操假借汉廷名目,封刘备为“宜城亭侯”(宜城县彼时属刘表)的行径如出1辙。

未知是否出于“明正法统”的考虑,在失去了荆州武陵汉寿县之后,刘备将益州广汉郡的“葭萌县”改为“汉寿县”。

晋寿县本葭萌城,刘氏(指刘备)更曰汉寿。--《华阳国志》

换言之,荆州武陵的汉寿,分别成了吴寿与魏寿;益州广汉的葭萌,则成了汉寿。

晋朝统1后,又把西蜀的“汉寿”(旧葭萌)改为“晋寿”,把东吴的“吴寿”(旧汉寿)改回“汉寿”,完成了1次奇妙的循环。

可见遥领、虚封与擅署名目,在历史舞台上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探究其始末变迁,不觉令人忍俊不禁。

当然,此非重点,重点在于:

透过荆州刺史部治所的变迁,我们仿佛置身于当时那种风云变幻的大舞台下的观众席,默默地欣赏着台上众人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表演…

哈哈!确实有趣!

荆州若有知,其既看到了背叛,也看到了忠诚;

其既看到了怯懦,也看到了武勇;

其既看到了惺惺作态,也看到了大义凛然。

若其能开口,其必当高喝1声:好彩!

哈哈,这又何尝不是精彩汉末3国的缩影?

乃至我华夏5千年历史的缩影?

好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