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寒微,在京中又无人脉,也没有人为他们投书举荐,靠自己的才名,只怕连高官的门槛都跨不进去。
但是这样人倒也是正好,如今外头风头混乱,万一生出什麽事故,这些人也很难受到牵连。」
那中年人微微一笑,说道:「这样的事本就是常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古来都是如此。
越是这样的人物,越是性情坚毅之辈,他们一生心志所系,都是靠科举之路,转换门庭,改易命运。
这些人一旦名列三甲,比常人更加踌躇满志,但他们缺乏家世人脉支持,只要给予外力襄助,他们就能为你搅动风云!」
中年人对着那份名录,那上面皆为当世翘楚才俊,但他却是神情淡然,侃侃而谈,恍如无物。
身上原先那股闲雅从容的隐士之气,渐渐淡去,浑身散逸岳峙渊停般的笃定,让人微微心悸……
坐在一旁的刘文轩望着中年人,目光沉静,专心倾听。
中年人继续说道:「前些日子履事之人,如今已安置好了吗?」
刘文轩回道:「人都已离开神京,三日前已上南下海船,按行程估计,月中便能到达地方安置,东家尽管放心。」
那中年人点头道:「文轩,当年我曾有一位至友,虽然年纪相仿,但此人智慧见识却在我之上。
曾和我言道,世上百业,不分贵贱,只要精于其事,攀至巅峰,同样可以为魁为首。
在世家贵勋眼中,商贾乃低贱之业,视之为下等,即便先贤陶朱漪顿之流,也多被人诟病讥讽。
但他们却不知,商贾之道,营柴米油盐丶衣食住行之物,不过是营物之道。
商贾之法,下者营物,中者营才,上者营势!
世间之势,并不是天生地养,而是因人而起,我们做不了鼎定风云之人,那就帮人做些因势利导之事……
……
伯爵府,贾琮院。
芷芍丶五儿见贾琮安然返回,可见五儿的担忧,不过是没影的事,也都各自安心。
贾琮返回书房,又让英莲磨墨铺纸,安心心思,翻书写文。
只是赶过去一个时辰,便听晴雯来回话,说外院传话进来,三爷的小厮办妥了事情,等在在偏厅给三爷回话。
贾琮精神微微一振,便起身去了外院偏厅。
江流一见他过来,说道:「三爷,我按照你的吩咐,远远跟着推事院校尉的马迹,一直到了城西城墙根一处宅院。
推事院校尉一到地方,便包围了前后门户。
他们本想入院拿人,可是那院子的主人早已走空,只剩下几个看家的老仆,结果都被推事院校尉一股脑拿走了。
这个宅院被推事院校尉,里外都翻查过,走时还带走了很多纸张书籍之类的东西。
事后我问过周围的邻居,他们说这宅院的主人,是吏部一位致仕官员,一向都居住于此养老。
此人年近六十,为人十分和蔼有礼,经常周济附近乡邻,口碑甚是良好,听说常有官员故旧上门拜访。」
贾琮听到吏部致仕官员,脑中突然灵光一闪,似乎一下抓住了什麽。
问道:「可问到此人的姓名官职?」
江流回道:「推事院的人拿了这家看家的老仆,闹得沸沸扬扬,周围的邻居都被惊动了,很多人出来看热闹。
因这人这附近地带,也算一个大官,我听那些乡邻议论,说此人名王世恩,致仕前是吏部案牍司五品郎中。」
贾琮听到这王世恩的官职,隐约便猜到了什麽……(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