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龙湫奔腾震心魄云雨缭绕寻雁湖
诗曰:
峭壁飞瀑震山林,
白云缭绕隐仙踪。
徐公独往探奇境,
笔底风光胜画工。
且言那徐霞客,自幼即痴迷于山水之间,虽身处江南水乡,然其心系于天下。但凡闻及或目睹山川之壮美,彼便心驰神往,亟欲去探寻究竟。此日,正值九月十三,徐霞客早早而起,收拾行装,预备出门游历一番。
此时,天色微明,晨曦初露。徐霞客孤身一人,负着行囊,手持竹杖,迈着大步走出山门。其沿山脚右行,只见两旁崖壁高低错落,参差不齐,流霞映照出绚烂之色,好一派迷人之山色。徐霞客不禁驻足,凝视眼前美景,心中暗自慨叹:“此诚鬼斧神工之妙,实令人惊叹无已!果乃上天精心雕琢之佳构也!”
且说徐霞客,请来当地山民林翁作地导,两人一路前行,一座高耸且平阔之山岩赫然现于眼前,仿若一面巨屏。徐霞客向地导的林翁询之,林翁已年逾花甲,对这一带的地形甚是熟悉。方知此山岩名曰板嶂岩。而于岩下危立且尖削者,乃小剪刀峰。徐霞客不禁赞曰:“此峰恰似锋刃锐利,直插苍穹,诚为鬼斧神工也!”
未行多时,在层层岩石之上,忽现一峰,亭亭而立,宛如直入天际。徐霞客定睛详观,只见其形仿若观音端坐,心中顿生敬意,又向林翁问之:“请问林兄长,此峰甚奇,可有何来历?”
林翁答道:“此峰名曰观音岩,相传古时,此地常有妖孽出没,扰得百姓不得安宁。观音菩萨怜悯众生,便降临此地,镇住了妖孽,保一方平安。自此,这座山峰便被称为观音岩。”
徐霞客不禁慨然道:“佛法无边,观音慈悲,想必此地定具神奇之灵性。”
于观音岩之侧,复见一岭横亘于前,其形如马鞍,故得名马鞍岭。徐霞客观那山势起伏若波涛汹涌,心中不禁豪情万丈,暗自思度:“此山犹若一匹龙马背负重物,当真气势磅礴也!”
山路蜿蜒曲折,徐霞客不辞辛劳,翻山越岭,趟水渡河,穿过山坳后向右拐去。忽闻一阵汹涌溪流之声传入耳中,低头观之,但见涧底之石光滑似磨刀之石,清澈之水流经其上,宛若一面明镜。徐霞客不禁为大自然之神奇造化而赞叹连连,竟能将坚硬之山石打磨得如此光洁。
其沿山涧续行,约走十余里路,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正此时,见前方有一峰高耸入云屹立,遂向地导林翁询之:“请问林兄长,此峰如此雄伟,不知其名为何?”
林翁笑答:“此峰名曰常云峰。”
徐霞客又指了指常云峰旁的一峰,问道:“那这一峰又作何称呼?其形如一把巨大之剪刀,甚是奇特。”
林翁回答道:“此乃大剪刀峰。”
徐霞客举头仰望,只见剪刀峰之北又一峰,其峰重重叠叠之岩石陡然耸立,犹如天梯直插云霄。他好奇地询地导林翁:“此峰又有何特别之处?”
林翁告知:“此峰其名曰连云峰。”
徐霞客不禁感慨道:“此峰真乃通天连地也!”
自此环绕回转,山路愈艰愈险,徐霞客却是兴致愈浓。拨开层层翠竹,跨过道道溪流,终至此行之目的地——龙湫瀑布。
远远望去,只见一条银链自天际倾落而下,如九天银河坠于凡尘。那水流奔腾呼啸,轰然冲击潭中,声震山谷,万籁俱寂。徐霞客不禁屏息凝神,只觉眼前水汽氤氲,雾霭缭绕,恍若仙境。耳畔轰鸣不绝,如万马奔腾,又似雷霆万钧。
踏着湿滑之山石,徐霞客小心翼翼前行。近前细观,但见两旁岩壁开阔峭削,如刀削斧劈,巍峨耸立。瀑布腾空飘荡,水无所依,宛若天河倾泻,气势磅礴。那水珠飞溅,于阳光下熠熠生辉,折射出七彩光晕。
徐霞客不禁击掌赞曰:“此景诚为鬼斧神工,天工造化,令人叹为观止!老天爷之手笔,何其神奇也!”
仰头细望,但见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如白练悬空,又似碎玉飞珠。水花四溅,于阳光照耀下,形成一道道彩虹,绚丽夺目。雾气缭绕,如轻纱薄雾,笼罩四周,更添几分缥缈神秘之感。
徐霞客站于潭边,只觉眼花缭乱,心驰神荡。那巍峨之山势,磅礴之水流,无不令其惊叹连连。然望着此天地奇观,其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惧意。暗自思度:“大自然之力当真可怖,浩瀚无垠。人于其中,不过沧海一粟,蝼蚁之微耳。”
正自感慨间,忽见潭上有一座古朴雅致之小堂。徐霞客好奇,遂向随行山民询之。那林翁捋须答曰:“先生有所不知,此堂可是大有来头。相传乃当年诺讵大师观赏泉水之所。”
徐霞客闻言,不禁肃然起敬,感慨道:“前人之智慧,当真令人钦佩。选此处观瀑,当真是慧眼独具,绝佳之选。诺讵大师不愧为高僧,竟能择此仙境修行。”
顺着林翁所指,徐霞客见堂后层层台阶直上云霄,其上有亭子高耸,卓立云端。其不禁来了兴致,拾级而上,脚步轻快。虽路途艰辛,却无丝毫倦意。
登上亭子,但见四面景色尽收眼底。远处群山叠嶂,近处飞瀑流泉,一派天然图画。徐霞客寻了个舒适之位坐下,面对瀑布,不觉已是良久。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