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霞客泛舟九曲溪奇峰惊魂龙潭梦(2 / 3)

澈透明,一眼见底。四周山峦青翠欲滴,树木郁郁葱葱,实乃一派秀丽宜人的山水风光。

正当徐霞客沉醉于这美景之中时,忽然听到前方传来阵阵雄浑的水声,犹如万马奔腾,似有激流在前方咆哮。他放眼望去,但见溪水汹涌澎湃,波涛滚滚,轰鸣声震耳欲聋。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好奇,暗自思忖道:“若能沿着这溪流逆流而上,想必定能探寻到更多奇绝胜景。”

当下,徐霞客便与船夫商议,言欲改道往上游行。船夫见徐霞客心意坚决,遂唤来数名纤夫,命其下水拉纤。但见那些纤夫脱去鞋袜,赤足踏入清澈之溪中,手中紧攥纤绳,步伐稳健,一步一步在溪边之石上缓行。

徐霞客立于舟上,凝眸观那纤夫们踏浪而行之身影,不禁慨叹:“此等山里汉子,实乃能工巧匠也!”言语之间,小舟已然在纤夫们之奋力拉拽下,逆流缓缓而上,朝着更深处之山水奇景徐徐驶去。人常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徐霞客此时心中亦感慨万千:“此一路山清水秀,果真是令人心驰神往。待到了上游,不知尚有何等奇景在等待于我?”

却说那小舟缓缓驶入九曲溪之首曲,徐霞客举眸四顾,只见两岸奇峰峻峭,险象环生。右岸幔亭、大王二峰并肩而立,恰似两位守护此地之巨人;左岸狮子峰与观音岩遥相呼应,相辅相成。

舟行至溪边,徐霞客眼前忽地一亮。那临近水畔之石崖,世人均称其为“水光石”,其上密密麻麻布满历代墨客之题刻。那一笔一划,或刚猛遒劲,如苍松翠柏,或清秀洒脱,似行云流水,交错纵横,蔚为大观。霞客凝神细观,不禁慨叹道:“前人之志向,尽付于笔端矣。”

船夫轻摇橹桨,小舟继续前行,未几便至第二曲。徐霞客抬头仰望,只见右岸一道石壁犹如刀劈斧砍而成,直耸云霄,此乃铁板幛也。那铁板幛之侧另有一处石壁,名曰翰墨岩,其上题刻繁多,历代文人墨客皆于此留下珍贵墨宝。再观左岸,兜鍪峰形似铁盔倒挂,玉女峰婀娜多姿,遥遥相对,一峰雄伟,一峰婉约。

徐霞客正悠然赏景,蓦然瞧见铁板幛上有三个孔穴,其排列恰似“品”字,心下不禁暗自惊诧:“此等悬崖绝壁,险峻异常,何人竟能攀援而上?莫非是天工神凿而成?”正当其暗自思忖之时,小舟已然驶过三曲。但见右岸会仙岩高耸入云,巍然屹立,左岸大小藏峰并肩而立。那大藏峰上,不知是何许人将无数木板插入岩缝之中,密密麻麻,宛如织机之梭子,实乃令人惊叹不已。更为奇异者,崖顶之上竟横卧着一只小舟,仿佛是从天而降一般,世人皆称之为“架壑舟”。

这“架壑舟”,船头高昂,船尾低垂,宛如一条巨龙横卧于崖顶之上。舟身通体乌黑,隐隐闪烁着神秘之光。其制作工艺之精妙,令人咋舌。

徐霞客凝视着这“架壑舟”,心中感慨万千,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位能工巧匠在此处挥汗如雨,精心雕琢之情景。他不禁为古人之智慧和勇气所折服,同时亦对这大自然之鬼斧神工感到敬畏。

徐霞客见此奇观,不禁啧啧称奇,叹道:“此等胜景,实乃闻所未闻,见所未见!”遂赶忙取出文房四宝,欲将此奇景描绘下来。其笔走龙蛇,一边挥毫泼墨,一边问道:“此‘架壑舟’究竟是何人所置?缘何经年累月都不曾坠落?”

船夫闻言,摇头笑道:“这‘架壑舟’来历已无从稽考,然传说乃当年一位得道高人所留。迄今数百年矣,那小舟依旧稳稳当当,端的是个不解之谜。”

徐霞客闻之,心下愈发好奇,遂又问道:“那高人可有何事迹流传于世?”船夫略一思索,答道:“相传那高人法力通玄,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其云游四方,济世救人,所到之处,皆受百姓爱戴。”徐霞客听后,心中对那高人愈发敬仰,不禁感叹道:“如此高人,实乃世间罕有!”

船夫见徐霞客如此,亦笑道:“客官所言极是。此‘架壑舟’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完好无损,想必亦是那高人法力所致。”徐霞客点头称是,继续埋头作画,欲将这奇景永远留存于世。

说话间,小舟已至第四曲。右岸钓鱼台、希真岩接踵而过,左岸则是鸡栖岩与晏仙岩。

徐霞客见鸡栖岩半山腰处有一石洞,外窄而内阔,甚是奇异。洞中尚有木梁横架,仿若一只大鸟之巢穴,令人称奇。

徐霞客正看得入神,忽瞥见岩下有一汪碧水,清澈见底,宛如明镜。他不由得指着问道:“此处深潭,不知何名?”船夫拱手答道:“此乃卧龙潭也。传闻潭中原有蛟龙栖息,其深不见底。每逢风雨之夜,便能听闻龙吟之声,响彻云霄,令人胆寒。”

徐霞客闻之,喜不自禁,眉梢眼角皆带笑意,赞道:“好一个卧龙潭!此行果真不虚!”言罢,便将此奇景仔细记于册子之上。

这一路行来,徐霞客心中暗自思忖道:“九曲溪果真是名不虚传,处处皆为绝景。若非亲身至此,又岂能得见如此天造地设之奇观?”

只见那溪水蜿蜒曲折,犹如一条碧绿之绸带,环绕着青山翠岭。两岸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有的如巨蟒盘踞,有的似仙女下凡,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

徐霞客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