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中平六年(七十二)(2 / 3)

江湖行 开开550 2349 字 3个月前

“袁大人,奉先侍奉丁老多年,请准许我现在即刻赶往孟津港,有我在必定保证丁老一切都会按照袁大人的意思去办事,不会给袁大人添加一丝烦恼。”

袁绍听了以后罕见地没有发脾气,听到吕布的建议后正打算批准,一边的袁术却把脸一拉,说道:“不行!先前遇到的尚方监渠穆你也见到了,除了你以外在场诸人没一个是他的对手,而且他也放下话了,只要你一旦离开立时就会对咱们大开杀戒,所以丁原那边你想办法联络到他,叫他不要轻举妄动,而你本人还是留在我们身边的好。”

袁术这次虽然本能上仍然是跟袁绍作对,可是他的建议也不是没有道理,袁绍这时已经稍微清醒了些,听袁术说到吕布关乎着他们众人的身家性命,于是立马改口说道:“对对,奉先你不要走,就留在我们身边,以防那个渠穆趁夜来偷袭我们。丁原那边我和你共同修书一封,叫手下快马带给他去,你告诉他,只要他听从我的命令,事成之后好处绝对少不了他的!”

吕布着实担心并州弟兄们的安危,生怕丁原一时冲动跟其他外兵诸侯发生兵戈相向的事情,可是袁术的话确实说到了在场众人的心坎里,如果吕布前脚刚走那渠穆又返头杀将回来,那么众人也只有束手待毙的份儿了。到时候这长乐宫里除了何进以外又要多几个没脑袋的尸体。

吕布抬眼望向曹操,想要看看他的意见。曹操暗中接触上吕布的目光后微微摇了摇头,然后又轻轻点了点头,吕布会意,叹了口气后便命人去找笔墨,当即提笔开始给丁原修书。

袁绍站在吕布身边指指点点,不停对丁原提出各种要求,吕布稍加思索换了语气都写进了书信里。吕布的用词十分巧妙,袁绍既看不出来吕布在文字中刻意缓冲他的颐气指使,又使丁原看不出洛阳的局势危机,只是一昧安抚丁原,要他驻扎在孟津港等候待命。

眼见袁绍的情绪稍稍缓和下来,这时又一名先锋斥候冲进宫来对袁绍汇报道:“东郡太守桥瑁已然率军离开了虎牢关,现在正朝着洛阳全速进发而来。”

袁绍听了以后刚刚消磨下去的脾气再度窜上来,不停地骂着桥瑁急功好利,继而又转过来骂刘备道:“这刘玄德怎么回事,我明明叫他要时刻不离桥瑁,务必要劝说桥瑁停留在虎牢关等候命令,为何又突然拔寨往洛阳加急赶来!这洛阳此刻真就那么香吗?是人不是

人的都要凑过来叼上一口?”

听到袁绍抱怨刘备,不知怎地,我的眼前忽然浮现出刘备在每个他想要倾心结交的人面前低三下四的恭谦模样,继而又联想到他一旦有了新的想要攀附的对象后立即一脚踹开上家的作风。从云中郡的轲比能,到幽州的公孙瓒,再到现在的袁绍,一直到现在的东郡太守桥瑁,这刘备可以说是辗转各地,也倾覆了不少心血,可是这见利忘义的本性就是改不掉。换做旁人,即便是结交了新的靠山,原来的旧主怎么说也得兼顾一下,可刘备就颇有做大事的底气和胆色,一旦有了新的下家,立马就把原来的上家彻头彻尾地给断送掉。长此以往过来,倒也值得夸赞他在这方便始终如一,不得不说是贯穿始终。也不知道为什么关二哥和张飞都在他身边,却也不曾劝说一下他。也有可能是经常劝阻,只不过他不爱听罢了。

那东郡太守和袁绍比起来自然不算什么,可是刘备既然相中了他,就肯定是认为这个人要比袁绍好操控和好利用的多。估计这桥瑁手下也没有什么能人巧匠,乍见到刘备如此见识广博的人带着关张这样的万人敌出现,自然是欢喜的不得了。再加上刘备谈吐不凡,一番分析之后桥瑁自然是对刘备百依百顺,因此桥瑁手里的这支军队不知不觉间就更名换姓跟着他刘备姓了。这般釜底抽薪的事情也不是他第一次做了,听说早些年刘备发家起底的时候就是跟一个叫苏双和另一个叫张世平的马贼混迹江湖,劫杀来往过路的客商和百姓,慢慢积攒下来招兵买马的资本。后来不知何故,刘备上演了一出黑吃黑,于是正是接过张世平和苏双的家财,这才在幽州地下势力中展露头角。至于后来怎么把关二哥和张三爷笼络到自己手底下的,我却是不清楚了。

就在袁绍大发雷霆几乎快要失控的时候,这时又闯进一个负责通传的小校进来。袁绍一见又来报信的人,想也不想就要拔剑杀人,好在被淳于琼从旁又抱了住。袁绍气呼呼地拿剑指着不知所措的小校问道:“说吧,这次又是什么坏消息来了,一并说了吧,反正老子这中军校尉也不想再干下去了!”

那小校尚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见这长乐宫内血腥弥漫,地上又横死一个该了幔帐的不明尸首,不由得自己也怕了,半天支支吾吾说不清楚什么事来。袁绍见状更是恼怒,嘶吼着要挣脱淳于琼的怀抱,想要一剑刺死这个连话都说不清楚的小校撒气。

这时长乐宫殿门打开,从容走进来几个身着华贵服侍的人,袁绍一见来者登时面带喜

色,就听为首一人训斥袁绍道:“这小校不过是先一步替我通传罢了,本初何故如此失态。”

众人看清来者之后都依次对他行礼,来人也不还礼,颇为倨傲地端视着袁绍和袁术两兄弟。二袁上前叫了一声叔父,跟着袁绍就开始怒气冲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