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中平六年(一百零七)
在青琐门内,而皇甫嵩似乎也想在这石桥之上当做自己的葬身之地,连带着昏暗无光的朝廷最后一丝的曙光也葬进坟墓,供后人千秋万世地评说着前人的是是非非。
吕布也看出了这一点,断然对皇甫嵩喝道:“皇甫将军,如故您为了成全自己的忠义和美名而使得自己的部下白白送死的话,那么您的所作所为又和那些贪赃枉法的奸臣又有什么区别呢?不同的只是一个钟爱清名一个喜欢钱财罢了,您若真的心怀天下,何不做一个扫清君王身侧的真正忠臣,以自己卓然的实力将那些宦官污吏尽数扳倒呢?”
吕布的话传到每个骑兵的耳朵里,他们都默然追随着皇甫嵩,没有半点异议,可是吕布的话却说进了他们心里,想来他们也都明白皇甫嵩的选择,只是他们和皇甫嵩一样,都是为了忠义无法选择。所谓忠义就是慨然赴死,是将士可以为君主做出的最后一道承诺。试问世上谁不想活,只不过被这忠义二字巨大的枷锁套在身上,每个倚仗忠义混迹世间的人都无从抗拒罢了。
这一步皇甫嵩终究是踏不出,没有办法从古人设下的牢笼里走出来,尽管这道牢笼从来没有门槛,笼中之人只不过是喜好这座值得千古传颂的华丽笼子罢了,所以在这生死抉择的关头,皇甫嵩还是选择了继续留在笼子之中,哪怕身边的将士都要因此赔上性命。他征战一生,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决然不能让自己在一只脚都踏进棺材里的时候使得自己清名被毁。尽管皇帝是被十常侍挟持走的,但是年幼的皇帝和不明真相的太后既然下了诏令,他身为大汉的忠臣良将就要绝对执行,以成全自己万古流芳的美名。十常侍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牢牢把卢博士和皇甫嵩控制在手上的。
皇甫嵩虽然身为一代名将,在战场上犹如杀神降世,曾经在荡平黄巾之乱时手刃几十万人的鲜血,踏着一条无数尸骨铺成的捷径来到满是鲜花和美誉的宝座之上,从此钻进了一个没有任何设防的笼子中,甘心享受起自己的不世伟业。就在他讨伐黄巾胜利的那一年,身边谋士
曾经建议他去南方雄霸一方割据称帝,可是皇甫嵩仍然不敢,断然将其拒绝了。兴许在战场上皇甫嵩是无畏无惧的军神,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一个唯唯诺诺的老人罢了。他对没有把握的东西本能地拒绝,为了眼前所熟知的教条可以搭上自己的性命。亦或者是为了和这个不尽如意的江山社稷打算同归于尽而已。
皇甫嵩再度扬起头,眼神之中充满着昔日的怒火和锐利,他身边的骑兵大概也都明白了皇甫嵩的意图,于是再没有人劝阻于他,而是跟随他继续调整阵型,准备最后发起燃尽生命的冲击。
吕布来到我的身边,和我组成仅有两人的阵型。对面只有不到五十人了,而且领军者还是赫赫有名的军神皇甫嵩。这位曾经横行天下的车骑将军如今已经垂垂老矣,正在洛阳城北要将自己的生命全部燃烧殆尽,为这贫瘠干涸的土地滋润出新的禾苗出来。
皇甫嵩最后一次发起了冲锋,他遥遥领先,一人一骑冲在最前面,没有任何口号,也没有任何遗言,他的眼中开始平静,望向吕布的时候好像在对着镜子端视曾经的自己。那一瞬间我忽然在想,会不会到了我们年迈的时候,也会想现在的皇甫嵩一样,为了守护一个莫须有的忠臣牌匾去和明知是正确的选择作对。或者说仅仅是为了皇上,而和天下人为敌。假如我们忠心追随的人祸乱天下,那我们是要恪尽职守,将自己的忠义进行像皇甫嵩一样执行到最后,还是要高举大旗,和天下英雄一起及时拨乱反正呢?
吕布一骑闯阵,画戟闪过,骑兵阵中血腥再起。事实不容我去细想,我持着铁鞭加入战围,和吕布一骑一步对皇甫嵩最后的兵力进行清缴。我可以明显感觉到对方的骑兵已然陷入呆滞的重复进攻中,已经完全没了先前昂然的斗志和战意,但是他们的主帅仍然在此,对于他们来说,战死在此地就是对皇甫将军的最终的报答。
天快破晓时,一缕微光自东边的天际处缓缓放出。我和吕布跪坐在皇甫嵩身边,他仰面朝天,就像王越临死前一样空洞地望着这日起月落的天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皇甫嵩的骑兵部队尽数被灭,连皇甫嵩也中了吕布一戟,现在正在度过他人生中最后一段时光。他的眼神逐渐失去集中力,开始涣散起来。吕布跪在他的身边,画戟随手丢在身旁马尸人首之上。有清晨的微风吹来,带来石桥附近阵阵血腥之味。大汉朝廷最后两名庭梁支柱一日之
内先后蹈义殒命,我和吕布各杀一人,可是除了遗憾和愧疚以外没有半分喜悦之情。我们仅凭两个人就击败了皇甫嵩和他所率领的骑兵部队,可是对我们来说却是人生中最不想与人知道的耻辱之事。为何天道无常,竟让忠心为国之士在这荒野中残忍厮杀,却不给这一代名将一个安详平和的结局。
许久,吕布才站起身,扶着我从乱尸中走了出来。没有死去的战马在四散吃着荒草,远方有潺潺水流之声。若是换了以前,我和吕布首次配合出战就获得了这样的战绩,我定要不顾周身创伤也要和他大肆吹赞一番,可是现如今皇甫将军刚刚死在我们手里,都像是一块巨石压在心口,使得我俩都喘不过气来。
朝阳升起,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