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照见古今愁
官家如今生有十六子。其中,次子赵柽在九年前过世,死去的时候不满周岁。第四子赵楫在崇宁三年过世,死时也才刚满周岁,是老三的同母弟弟。
故而长子赵桓,三子赵楷,就是两个年岁最长,最受宠爱的皇子。
小雪已经过去,汴京街头寒冷起来。朔风一起,满树黄叶簌簌摇坠,被风一吹,一阵风来一日凋。
太学四处已经被仆从仔细打扫过几遍。
眼看着三尊皇子站在面前,国子监主簿腰躬得更深。
然而皇子们没有一个在意他的,只有定王殿下对他点了点头,随后就看向窗外的那些太学生们。
嘉王带着同母五弟,两人站在空白书卷面前,嘉王殿下翻了翻。
看到经义低笑了一声。
五弟赵枢在一旁,稚声稚气道:“三哥,娘娘说这些题你都能答上,要不也下场试试?”
赵楷放下纸卷,摇摇头。
这些经义题目对他再简单不过,只要读过书,能烂熟背下九经的人都能答出,只是赵楷心里忍不住为一个人担忧。
李浔……能答上么?
或许是当时听到的故事太过瑰丽,又或许是那时中秋夜圆月太美丽,嘉王殿下坐在彩棚里,听着那人给妹子淡淡讲故事打发时间,心神却跟着一起被牵绊。
纵然身边的小内侍已经拿了李浔的阙业告假单,拿到了他的课业。
赵楷心里仍忍不住为李浔辩解。
那天晚上他见到的不是这样的人物。
他看向国子监主簿,道:“带我们过去瞧瞧。”
冬日的天蓝湛湛。
今年京畿雨水稀少,初雪未降。
不少学子们正捧着书卷和自己抄写的笔记,临时抱佛脚。
一边低低诵念着,比僧人念经还虔诚,一边在树下、花圃旁、小径里走来走去。
主簿带着三个幼学小儿,身后跟着几个穿着便衣的宫中内侍和侍卫,倒显得没那么起眼。
“太学上舍一百人,内舍三百人,外舍两千人……”
主簿带着三位皇子走着,仔细讲解。
他笑道:“说是两千人,实际上地方州学时有才俊,符合要求的太学也收,如今已经不大住得下,祭酒预算以后把外舍迁到另一处……”
如今兼任祭酒的,是蒋静。
蒋静之前当任国子司业,几年前皇帝幸太学,发现此人有才,就赐服金紫,进为祭酒,为中书舍人,正在御前。
主簿心思微动,官家自即位之后,只来过一次太学,也是几年前的事。
只要照看好三位皇子,被皇子们看进眼里……
何愁不能再往上升一升?
主簿这般想着,介绍的就更加详尽:“国子学有……”
“不必说这些了。”
赵楷叫住他,声音轻稚,但已有天家威仪,“这些我都知道。”
国子监主簿躬着身,擦了擦汗,又在心里搜刮着还能讲什么,就看到嘉王殿下侧过头,看向定王。
“大哥一直没说话,可是在想什么?”
赵桓瞧了一眼三弟,又想起前几日在御前,父亲对他们二人的差别。
他绷着脸,不肯轻下人。
赵桓淡淡道:“上舍不是已经在考了么,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去瞧瞧。”
赵楷眯着笑眼。
“大哥说的是,那就请主簿带我们去上舍瞧瞧。”
几人穿过长廊,走到里面风景最好的屋舍,就听到屋里闹哄哄杂乱的声音。
他愣了下,看向老主簿。
定王抿了抿嘴,去上舍是他提议的,这些人怎么还吵起来了?
国子监主簿硬生生在冬日里起了一后背汗,心里闪过几个人,推开了学斋的门。
“吵什么?”
学斋里,一个小胖子骑在另一人身上,把人按着打,另一头还有个蓝衣裳的少年拿着麻袋,跃跃欲试往下面的人身上套。
周围站着不少围观的人,连其他学斋的太学生也过来瞧。
“打他!”
“蔡休,你就是个蠢才蠢才蠢才!”
国子监主簿站得高,还能看到一个高高瘦瘦的年轻郎君借着桌案的遮掩,踩住地上那人的脚踝,不让人从地上爬起来。
身边有个矮一些的少年人,拿着书册站在一旁,捧卷读书
只是站的位置,刚好遮住那人的动作。
室内一片嘈杂,国子监主簿说了一遍,还没有人听见,只得深吸一口气,大声喊住主犯。
“蔡休!你做什么?”
在他身旁,皇长子赵桓稚嫩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不知所措的情绪。
太学中最难进,杰才最多的上舍,就是……这般样子?
……这就是他大宋的太学生?
“主,主簿。”蔡休低头嗫喏,有些心虚:“他抢人卷子,还骂我。”
国子监主簿运了运气,压住心里的火气,他威严问:“樊子期,那你又是为什么抢他卷子。”
樊子期从地上爬起来,怒气冲冲环顾了一圈,不知道之前是谁一直踩着他不让他站起来。
没找到人,他道:“我不知那是他的卷子,以为是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