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琉璃池上佳人头
心惊肉跳的诡谲感,乍一听,还有些像是李昌谷的森森鬼气,前文写着蓼花似火,荷花千顷,一派悠然。
转头之间,却联想起孙武练兵的旧事。
这千顷荷花,原是颗颗人头……
险怪,冷谲。一池血水。
看到不远处就飘荡着朵朵绛色莲花,陈赟心里有些古怪,放下茶盏。
“怎么写这种不吉之诗,怪不得南唐亡国。”
倪永年笑道,“这些女子不过是附庸风雅,不知从哪听来,请人写下这几句,充充样子罢了,陈赟你这般重视作什么,来,我们喝茶。”
“这茶确实不错。”
陈赟抿了一口,心下微定,坐在交椅上,再次打量着那一池莲花,仔细看去,忽然觉出不对。
“六月才有莲花,她们这是从哪采来的?”
倪永年跟着他看去,两人仔细一瞧,上前细看,终于发现这些花实际上都是用绛色的绢绸丝帛所扎,一碰就歪斜,簌簌随着水流飘远,实际上都是假花。
“原来如此。”
陈赟道:“难怪他们用的都是绛色莲花,我还道奇怪,从古来都是素色最雅,其次淡黄,怎么偏用这样浓重的莲花,原来是素雅的不好仿作,让人一看就认出来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再去看这溪流中的朵朵莲花,心里一哂。
假花而已,怎么之前会觉得像是那诗里的颗颗人头?
他转身回到座上,端起茶盏,望了望,“怎么还不来人。那小丫鬟带去哪儿了?”
……
……
小丫鬟拨开纱帘,去请两位娘子。
边走边轻声嘀咕:“这两位一看就是个当官的,给的是宋银呢。不过还是李公子好,人又俊,出手又大方,还很知礼。”
一重重拨开各种纱帘,小丫鬟却不觉得烦。
这可都是李公子让人布置的,被他这样一装扮,她们这地方顿时就不同了,格外素雅。
李公子虽然挑剔,有许多要求,但他出手大方,就连给小丫头的赏钱,也是用银锭,态度又亲和,说话很有礼,从不会瞧不起她。
还生的那样俊。
小丫鬟一面念着,一面不由想到。
李公子有两日不曾来了,也不知今天会不会来。
她摸了摸自己的荷包,里面装着那位李公子赏她的银锭,是私底下的赏钱,让她买糖吃的,并没有旁人知道,所以还揣在她怀里。
她舍不得花,也舍不得用剪子铰开,这可是李公子给她的。
走了很长一段路,小丫鬟上了木梯,卷起最后一重纱帘,道:“牡丹娘子,莲娘子,两位姐姐,楼下有客。”
那两位女子问了几句。
小丫鬟道:“好似是当官的,一瞧就不是寻常的汉人,还摆着官威呢。”
隔了一会,帘子挑开,有两位女子被身边的丫鬟扶着,弱柳扶风下了楼梯。行动之间,鬓发微颤,步摇晃动,背影细弱,微微含背。
她知道,只有十二位娘子身边的丫鬟才需要裹脚,那是被栽培。楼中的花娘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还有人扶着走路。偶尔有客,起码要二十贯钱才能见上一面,也只不过弹着曲子说说话,再被瞧一瞧而已。
小丫鬟有些羡慕地看着她们,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大脚。
见到两位娘子走远,连忙大步跑着跟上去。
两位娘子各自行了一礼,分别坐在陈赟和倪永年两侧。
陈赟低头瞧了一眼,没有说话,只低头喝茶,手扶在美人腰间。倪永年没有往下面瞧,只看着美人芙蓉面,又问了几句诗词。
“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倪永年提起来问。
“这是从哪听来的诗?”
牡丹娘子低着头,给官人倒酒,声音轻柔:“是东家听来的,前段时间叫人题上。”
东家请来的书生还要了五贯钱润金,把东家心疼的不行,格外叫人写了许多这句子,都挂在屋室内。
永年兄既然说到此事情,远坐在一旁,把玩着的陈赟,也道:
“倒只是会附庸风雅。”
两位娘子一怔,问道:“可是这诗句有什么不对?”
倪永年卖了个关子,“你们去问问旁人,若是有知道的,自会告诉你们。到时候与你们东家说改一改,哪有花楼里摆着这样的诗?”
牡丹娘子与莲娘子对视了一眼,都有些好奇。
一直凑在一起喝了一个时辰酒水,吃了些菜,陈赟与倪永年今晚就宿在江南居。
倪永年换了牡丹的屋子,拦着牡丹娘子一道逍遥去。
四下无人,陈赟叫莲娘子脱去绣鞋,与他瞧瞧。
等人咬着嘴唇,有些羞怯地露出袜子。陈赟一瞧,有些失望,笑道:“你这脚还是绑的大了些,我曾见过……南边来的花娘,有人的双足放在手里,只有一个巴掌大。”
说着,从怀里取出那随他一路颠沛的绣鞋。
拿起地上的绣鞋,两相比对,说:“你瞧,大了两圈。”
莲娘子心里羞着,被这样比对,泪水在眼中打转,她忍了一会,轻声道:“这是很疼很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