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在猛烈的爆炸中涌进大量海水,船身快速向左侧倾斜并燃起熊熊大火,导致船上大部分救生艇无法放下使用,船员们只放下了惟一的一艘救生艇。
此时船上已经混乱不堪,人人争相逃命,挤踩致死者不计其数,持枪官兵只将部分妇女和儿童护送上救生艇。
爆炸45分钟后,“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完全沉没,甲板上的人全部落水,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即使会游泳的男子汉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何况妇女儿童。
“洛”号鱼雷护卫艇赶紧投入救援,但它的吨位实在太小了,只捞救了472人,随后驶来了数艘德国舰船又搭救起一部分人(希佩尔赶到救起564人,但担心潜艇还在附近,就匆匆离开了),但大部分无辜的难民都成为德国nc的殉难者。
海难生还者之一斯克恩当年在“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船上负责培训潜艇学员,他回忆了那场灾难:
“当时鱼雷击中了客轮,我试图通过舷梯爬到上层甲板。就在下面,我看到了令我永生不能忘记的一幕:许多成年人在海水里挣扎;海面上漂浮着数以千计的儿童的腿,他们全部头朝下、脚朝上溺死!原来儿童头部比脚重,而客轮没有特别准备为儿童设计的救生衣,这些儿童全部溺水而亡。”
事后统计,在这场灾难中,只有1239人获救脱险,有9343人葬身海底。
苏联C-13号潜艇一直在“威廉·古斯特洛夫”号不远处观察,当确认这个庞然大物下沉之后,艇长马利涅斯科命令C-13号潜艇下潜加速驶离这一海域。
直到回到母港,这些苏军官兵才知道自己击沉的是一艘排水量25000余吨的德国大型训练舰(因为之前他们一直以为自己击沉的是一艘重巡洋舰),为此,C-13号潜艇获得苏联海军的最高奖章红旗勋章,全体艇员获得集体奖章,艇长马利涅斯科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被击沉事件,无疑给濒临灭亡的nc德国以沉重的打击。
为了不使德国军民陷入恐慌,最高统治者严令封锁消息,所有幸存者和知情者被警告严禁向外人透露任何消息,德国的新闻媒体对此事件也未进行任何报道。
平民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尽管有人认为,苏联C-13号潜艇击沉“威廉·古斯特洛夫”号使大量妇女和儿童丧生,这是一种战争罪行。
但战争一旦全面打起来,是无法完全区分军人和平民的,而且“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并非一艘民船,它作为德国海军的训练船,上面装备有火炮、机枪等武器,还载有千余名军人,是一艘正儿八经的军舰,苏联C-13号潜艇攻击敌舰是应当应份的。
即使是难民船,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被击沉也是难以避免的。
二站结束后,出于种种原因,“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被击沉事件一直没有被公开披露,知晓此事的人们也逐渐淡忘。
但是毛熊最厉害的还是陆军,当年德国闪电战入侵毛熊,人们在惊叹德国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强大外,无不例外的忽视当时毛熊西方面的其装备情况和毛熊整体装备实力情况,尽管初期战役毛熊是被德国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偷袭得手那么明斯克战役的惨败基本可以理解。
但基辅战役时期,可能情况就大为不同了,即使毛熊刚开始的战争战略预判太晚,但在8月份也基本回过神来了,这时毛熊在基辅战线上已经陈兵百万,而这时希大爷并不是非常的淡定,因为战役开始后苏德装备短板差距开始慢慢体现出来。
明斯克战役前期,毛熊的KVI坦克出现,根本上在局部对德军进攻呈现碾压态势,著名的德军第6装甲师甚至被苏联一辆KV2坦克卡住主干道接连三天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德军尝试使用前线所有火炮除88毫米高射炮外,基本无法有效击毁苏联该型号坦克,而毛熊的KV2坦克其150毫米24倍径重型火炮,加上车体机枪,构成交替火力就如同一个堡垒一般高效的杀伤冲到坦克前面的德军目标。
KV2型坦克,是毛熊KV1型坦克的临时改造版本,其正面车体装甲80毫米炮塔装甲110毫米左右。
而德国当时并没有重型坦克,吨位最重只有四号D型坦克其正面装甲也就50毫米,装备一门75毫米24倍径坦克炮,其坦克定位当时基本上还是战场上火力支援为主,而主要作为反坦克作战的是德军三号G型和H型坦克作为主力。
三号H型坦克最大吨位也就20吨左右,装甲防护力也在40毫米左右还达不到50毫米的标准,更让希大爷感到震惊的是当时德国的军工企业为了快速赶制坦克,居然没有按照希大爷之前给予三号坦克主炮的优先指示,安装德国50毫米的60倍径坦克炮。
而是安装制造更为简单轻便的50毫米42倍径坦克炮,事实证明该型坦克炮的作战能力基本与苏联的BT系列快速坦克,和T26坦克装备的45毫米46倍径坦克火力相当,并没有过人之处至少在数据上看,双方坦克主炮都具备了在500米距离内击穿50毫米匀质装甲的能力。
而且毛熊的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