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7系列坦克其最高时速可达60公里,在机动方面在当时欧洲是屈指可数的,T26坦克在诺门坎战役中发挥,简直如同野战之王。
小本子92式坦克在正面与毛熊T26坦克的对抗中基本完败,德国闪电战入侵毛熊时期,毛熊累计该型号坦克的产量基本上已经过万。
当时实际情况上苏联在开战时期在边境地区所有T26坦克全面损失殆尽,开战仅仅三周3000辆T26坦克在边境线上,彻底失踪了。
而原因只有一个要么是来不及动用就被德军炸毁和缴获,要么就是在快速反击战中被德军装甲部队消灭殆尽,这感觉让人非常不可思议,这些装甲单位换做是英国和法国在战场上直接损失,这恐怕搞不好就是直接投降了尽管当时的法国就是一个例子。
只有当时毛熊能够顶得住如此规模的装甲单位损失,但也难以解释为什么装备等级相当情况下,毛熊会败这么惨。
T28坦克当时毛熊储备产量也是几千辆左右,是当时二站初期毛熊名副其实的中型主战坦克型号,其吨位上,火力上,都与德军四号坦克相当。
其正面装甲也在35毫米到40毫米不等,装备有一个主炮塔,装备一门苏联76毫米26倍径K28型坦克炮,其装甲防护力在20毫米到40毫米之间,加强的附加装甲钢片不计算在内,其副炮塔为2个装备有7.62mmDT机枪。
T28坦克累计副武器有五挺(炮塔机枪二挺,同轴机枪一挺,球型机枪座一挺,防空机枪一挺),备弹量7938发,其吨位全重32吨,最高公路时速达到45公里每小时,越野能力则降低到19公里每小时。
还有少量的黑科技型号毛熊T35重型坦克,简称陆战巡洋舰,曾经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外围地区第一次出现吓退德军一次进攻后,被德军集中火力直接打击摧毁,除这个有实际报告的战斗例子外,其余的基本上似乎都白给了,被德军斯图卡轰炸机当成了活靶子了。
包括后来毛熊大量生产的制造包括在二战初期毛熊服役的1940年T34坦克等,每一款坦克单独拿出来似乎都要比德军系列坦克防护力更强,火力上更是让觉得毛骨悚然。
1940年的苏军T34坦克除主炮采用的是76毫米30.5倍径野战炮外,正面倾斜装甲也是45毫米,炮塔装甲在50毫米左右。
这样一对比似乎二站初期谁更加强大,更加具备有战争潜力就就一目了然了,但是实际情况毛熊在1941年到1942年几乎都被德军压着打,除先进的T34坦克和KVI坦克除外,其余坦克都被德军消灭干干净净基本退出现役,或者其底盘转为二线支援车辆和二线部队使用。
当时毛熊的这些装备要是放在亚洲的战场之上,那一种不是真正意义上陆战之王远东之豹呢。
于是武器上找不缺点之处,就要从毛熊的战术素养和坦克战战术打法上找理由了,事实证明一个好的完整的战术体系基本上可以碾压一切填补一切武器上性能不足。
这一点德军基本上做到极致才使得德军,恍恍惚惚的在东线战场保持进攻势头长达2年之久,而就是这短短两年于毛熊在正面战场之上拼消耗,才使得后来即使德军装备了火力更强的四号后期型坦克。
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等都不能在整体上改变战争局面被毛熊彻底从战略上扭转的事实,德国毕竟是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吞并法国,捷克,等西欧东欧数个国家,都不能从基本上提高德国战争资源储备,特别是稀土资源,稀有铁矿资源方面的不足。
闪电战其实从1941年德国在莫斯科城下的兵败开始,就已经彻底失败,德国作为一个中等国家打超级大国那一点国运的赌注运气也基本消耗殆尽。
而随着亚洲头号强国的神队友霓虹一波轰炸珍珠港神操作,意大利神奇的在北非一溃千里连英国手底下一半以上雇佣军都打不过,就基本奠定德国基本已经没有任何取胜可能,随着丑国参战,诺曼底战役开始属于第三帝国的时代也宣布彻底结束了。